在农村医院工作的日本人医生
(2013-01-29 21:27:25)
标签:
志愿者日本人医生农村文化杂谈 |
分类: 社会 |
本文来自翰文网, 阅读更多译作请访问翰文网(www.cnposts.com)
原译文见http://www.cnposts.com/Translation/4406.aspx
2012年5月3日,据现代快报报道,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人民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最近注意到在治疗医师队伍中有一位看起来像是刚从大学毕业的整天面带笑容的青年医生。这位青年医生给病人检查的时候经常会带着字典,这个人就是刚从日本来到无锡的志愿者医生内野敬。人民网日语版报道。
出生于1985年的内野,今年虽然有27岁,但看起来很年轻。他在日本学习了2个月汉语,来到中国后又在北京接受了3个周的培训。虽然还不熟悉,但如果是语速较慢的简单汉语的话,他基本上都能理解。他通常是和同事之间写字来进行交谈沟通意思。
内野医生在老家福岛县的医院做过3年的康复治疗医师,经验丰富。得知中国在征集康复治疗领域的志愿者医生后,他主动报了名。父母和家人也很支持他。虽然只有恋人隐约感到不安,但在内野看来即使隔得很远2人的关系也不会出现问题。因为中日两国在文化、生活、交流等方面习惯不同,他在来中国前担心过自己是否能够习惯生活,但来到中国以后,事情比他想象中进展得顺利。锡北人民医院康复治疗科全体人的平均年龄仅有25岁,年纪最大的为28岁,最小的为23岁。所有人都是年轻人,因此共同话题很多,没过几天大家就相处得很是融洽了。内野说“康复治疗科的同事们都很亲切温和,我们每天都会就康复治疗技术相互交流。”另外,内野医生很喜欢当地的食物,尤其喜欢无锡排骨、馄饨、小笼包、太湖三白,他称赞说“有点甜,每一样都很美味。”他甚至连每天在医院食堂吃的饭菜都称赞说很好吃。
作为志愿者医生,内野计划在该医院工作2年,医院方面只提供住宿费。因为无法享受奢侈的生活,内野时刻铭记要节约度日。负责照顾内野的康复科的许继旭医生说“内野医生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如果没有吃完,绝对不会留下就走。即使是一口白菜,也会带回宿舍留作午饭。”另外,“带他去买工作鞋,他选择的是最便宜的15元(约200日元)的鞋子。生活简朴,但工作却十分认真,从来不会懈怠。”关于他工作的态度,许说道“不管做什么都会十分认真地对待。我们在给患者做康复治疗的时候,他在旁边细心地观察,有时候会提出疑问。”
对内野医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和患者交流时候的语言障碍。因为大多数患者住在当地的农村,不会说普通话,内野无法理解他们的方言。另外,汉语的医学专业术语也是他的“痛处”。因此,他总是随身携带小型字典,有时候也会询问同事汉语的意思,他希望自己能尽早掌握汉语,3、4个月以后能独立的进行康复治疗。关于他在这2年志愿者期间的计划,内田说想将自己所知道的康复治疗相关知识灵活应用,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治疗。他私下里最想做的事情是旅行。他满怀期待地说“我想走遍广大中国的各个角落”。(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