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普鸿海合作谈判的启示

(2012-12-04 09:55:17)
标签:

夏普

鸿海

电子产业

液晶电视

代工

财经

分类: 商业

本文来自翰文网, 阅读更多译作请访问翰文网(www.cnposts.com)

原译文见
http://www.cnposts.com/Translation/4202.aspx

 

 

日本大品牌依赖台湾企业实现救济,这种昔日无法想象的情况,如今却成了日本电子产业的现状。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夏普的合作谈判也是其中之一。亚洲经济研究所的佐藤幸人先生对此进行了分析。

 

股价暴跌导致谈判裹足不前

2012年3月底,夏普与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资本合作的消息在日本不胫而走。事实上,由于此举被视为鸿海对夏普的救助,因此给很多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电子产业陷入僵局的困境、台湾等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崛起,以及对全新价值链的摸索。

 

鸿海掌门人郭台铭董事长已经出资660亿日元收购造成夏普出现严重赤字的元凶——大阪堺工厂约40%的股份。同时,鸿海集团还将出资收购夏普约10%的股份,成为实质上的第一大股东。然而,由于此后夏普的股价大幅下挫,两公司的谈判陷入胶着状态。尽管郭台铭董事长曾于8月底来日洽谈,但是双方未能达成协议,甚至取消了新闻发布会。进入11月后,也未传出任何关于谈判进展的报道,收购夏普股份一事至今未能进行。

 

夏普“败落”的原因

直至数年前一直被视为蓝筹企业的夏普为何会陷入今日的困窘境地,纠其原因,是因为夏普以及整个日本电子产业的商业模式失去了有效性。日本电子产业是通过开发优良的电路元件,以及提供由这些元件组成的他人所没有的产品发展起来的。

 

夏普的液晶电视机就是其中的代表。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愿意支付更高昂的价格购买夏普不同于他人的产品。如今,消费者乐于购买的是像美国苹果公司出品的iPhone、iPad那样能与互联网轻松连接的产品,以及通过这些产品所获得的各种应用。此外,由于韩国与台湾企业的穷追猛打,迅速推动了液晶面板和液晶电视机的量产与普及。而依然使用自己生产的液晶面板制造有别于行业标准的液晶电视机,并以高昂价格销售的夏普商业模式变得越来越难以维持。

 

夏普自身也认识到了此种情况,因此将重点放在对外销售上,为实现世界最高的生产效率在大阪堺建造第10代液晶面板工厂,试图以此在竞争中独占鳌头。此举也预示着夏普应该在战略上决定将自营生产的液晶电视机放到次要的位置。然而,据说当夏普经营状况好转后,仍然以公司内部液晶面板的供应为先。因为夏普未能始终贯彻对外销售的战略,导致客户逐渐流失。2011年后,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日元不断升值,堺工厂的液晶面板失去了销路,造成了巨额的损失。因此,甩掉堺工厂这个包袱成了夏普的当务之急。

 

夏普的危机还不限于此。随着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发展,中小型液晶面板的需求不断增加,夏普决定以中小型面板为中心,重新调整经营战略。特别是夏普拥有被称为“IGZO”的优异液晶技术。但是,时至今日,使用IGZO技术的大规模量产仍然没有上轨道,夏普公司的经营重建也没有设立任何目标。

 

鸿海的代工服务已达极限

另一方面,鸿海也不可能轻易放弃与夏普的合作。因为此次合作关系到鸿海的持续发展。鸿海是郭台铭在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一家零部件制造公司。自从20世纪90年代其中国工厂接受电脑代工制造开始,鸿海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其后10余年,鸿海接受了所有电子产品的代工制造,如今被称为全世界最大的EMS(从事电子产品代工服务的企业)。但是,由于鸿海没有自主品牌,一直隐于幕后出力,在3月份爆出其与夏普合作谈判之前,很多日本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鸿海的名字。

 

鸿海商业模式的优势是基于其巨大的规模以及中国的低成本生产。然而,鸿海模式几乎已经发展到了极限。对于几乎囊括了所有电子产品代工的鸿海而言,从横向扩大事业范围的空间很小。更为严重的是,支撑其低成本的中国廉价劳动力市场正在逐渐消失。近年来,鸿海的利润呈现慢慢下滑的趋势。尽管也存在暂时性或周期性的原因,但最关键的还是上述提到的结构性主要因素在发挥作用。

 

面对这些课题,鸿海并没有袖手旁观、束手无策。该集团已经加入流通领域,试图扩大事业版图。由于身为代工巨头若想开发自主品牌,就会与客户产生冲突,因此鸿海极力回避这一做法。另一方面,鸿海开始逐步将生产转移至比中国沿海城市薪资水平更低的内陆地区。但是,这些做法都存在一个极限。鸿海在流通领域的优势仍是一个未知数,向内陆地区转移也只是一时的权益之计。

 

目标是增加来自苹果的订单

鸿海商业模式进化的另一条途径就是深化代工制造,对其实行垂直统合,也就是通过提供零部件赚取更多的附加价值。原本就是零部件制造商的鸿海,至今所获得的大部分利润都是通过提供零部件赚来的。如果增加占据大部分零部件成本比例的液晶面板,那么鸿海的商业模式将得到大幅提升(※1)。事实上,在夏普之前,鸿海曾与日立的液晶面板部门进行过接触。

 

鸿海具体的目标就是最大的客户苹果公司。虽然鸿海已经拥有制造液晶面板的子公司,但是他们没有能力满足苹果的要求。凭借可满足要求的夏普中小型液晶面板的加入,鸿海可以加强与苹果的合作,期待进一步的发展。而且,苹果一直希望减少从其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竞争对手韩国三星电子那里采购零部件,事实上,也有消息称鸿海与夏普的合作谈判是苹果暗中唆使的。不管怎样,对一直将三星电子视为竞争对手的郭台铭而言,夏普是其不可或缺的伙伴。

 

鸿海的下一步棋
对于此前取得经营权的堺工厂,鸿海已经着手开始重建。目前堺工厂最需要的是确保产品的出口、提高劳动效率。据说自从加入鸿海旗下,堺工厂的劳动效率正在逐步上升,而郭董事长也亮出了下一着。他以此前半价以下的价格销售使用堺工厂生产的面板组装而成的60英寸液晶电视机。60英寸电视机并非客户委托制造的产品,而是鸿海自主开发的。

 

从这一战略中,我们可以看到鸿海全新商业模式的可能性与挑战。尽管液晶面板是新模式中的关键,但是仅靠来自客户的委托必然无法消化如此庞大的产能,因此必须开拓自身的需求。

 

由此将产生两大问题。第一是与客户产生矛盾的可能性。鸿海以“无品牌”形式销售60英寸电视机,籍此避免冲突。第二,鸿海也必须专心投入此前经验甚少的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市场营销。其成败甚至会给陷入僵局的夏普鸿海谈判产生巨大的影响。

 

(※1)一部分人认为鸿海想从夏普获得的并非液晶面板,而是综合开发能力。(大槻智洋《鸿海、夏普合作的真相——摆脱量产偏重》“日经Business”2012年5月21日,《掌握命运的鸿海集团的真面目》“周刊钻石”2012年9月1日)。不管怎样,鸿海的目标是从垂直统合上深化代工制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