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经济再次迎来“迷失的10年”?

(2012-10-27 16:45:45)
标签:

日本

经济

物价

银行

汇率

分类: 经济

本文来自翰文网, 阅读更多译作请访问翰文网(www.cnposts.com)

原译文见http://www.cnposts.com/Translation/4023.aspx

 

2012年10月18日,日本银行在上月举行的金融政策决定会议上发表了将资产购买增至80兆日元的计划。在日本通货紧缩以及美国联邦准备制度理事会决定执行QE3(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日本银行该举措并不让人惊讶。日本银行北京事务所所长新船陆一说到:“如今全世界经济低迷,各国的银行为了维持健全的宏观经济而采取缓和的经济政策是很正常的。”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据资料所示,日本第二季度GDP成长率比上年同期增长了0.3%,CPI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4%。这意味着日本经济增长依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专门研究日本经济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的冯唯江指出,日本很可能再度迎来“迷失的10年”,目前完全没有看到有好转的征兆。

 

日本束手无策

冯唯江说到:“日本银行的举措相当有限。目前的政策下利息(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为0-0.01%,是相当低的状态,已经没有可下调的空间。因此除了资产购买之外别无他法,但即使如此,在年末前物价上升1%的目标还是无法达成。”

 

关于日本将来的经济,新川指出:“日本经济必须进行结构改革,日本经济面临高龄化的问题,就业市场也必须改革。另外,劳动力市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女性)。”

 

另外,新川对日元的升值表示担心。“汇率的大幅度变动会给宏观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很多的日本企业都要面对日元升值的困难。企业出口量大幅度下降的话,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也带来巨大的压力。”内阁在8月份公布的第二季度纯出口对GDP成长率的贡献度为-0.1%,对出口经济为主导的日本带来了巨大打击。

 

冯唯江指出:“短期内的日元升值,会给日本经济的恢复带来巨大压力。QE3实施以后,日元升值的压力变得更大。欧洲债务危机的动向对日元升值也形成一定的压力。为了把日元视为无风险资产,日本银行也有所戒备,但是除了购入资产以外,也没有其他手段。”

 

新川强调日本银行政策对日本经济带来的重要性之外,还指出“日本更应该注重财政改革。”而冯唯江的观点则与此相反,他指出:“日本政府财力有限,从财政角度拉动经济恢复的可能性不大。”

 

据日本媒体的报道,日本计划在2014年4月后将消费税提升到8%。对此冯唯江指出:“日本政府增加税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以此缓和债务压力。但是在1995年的时候也曾尝试过,证明通过税收增加政府收入是没有效果的。经济不增长的话,政府收入就不能增加,另外也不能避免社会保障的支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可以采取的手段相当有限。”

 

日本经济会再次面临“迷失的10年”吗?

 

新川强调:“日本面对严重的高龄化问题外,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相当的严重。这对消费需求以及增加政府的税收带来了直接的阻碍。”

 

据某统计所示,10月1日的时候,日本的劳动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2%。减少的速度在未来有增加的趋势。另外该报道还指出,日本65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23.4%,排在世界第一。

 

劳动力不足导致日本的生产力下降,高龄层人数的增加让政府的负担变得沉重。新川说:“日本中年层以上的人士消费欲较强,但是年轻人的消费能力有限。另外,在不久的将来劳动力不足以及高龄化问题,必然会导致日本储蓄率持续下降。日本庞大的债权是由高储蓄率所支撑的。储蓄率的低下对日本政府来讲是新的一个长期压力。”

 

储蓄率持续下降的话,日本的债务问题就不能避免。冯唯江指出:“日本政府的债务问题除了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交接来解决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而最终就会走到债务不履行而重组的地步。”

 

冯唯江另外还指出,阻碍日本经济成长的主要原因,除了劳动力不足之外,是日本传统的金融结构。“日本是银行主导型,银行根据传统企业的景气循环来实行融资,在资产循环方面进行风险控制。而另一方面美国是市场主导型,因此鼓励革新,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日本经济过分依赖从外部的刺激,日本经济成长最快的时期,是美国给予援助的时期。过分依赖产业政策与政府出台的对策,使得日本强大的新兴产业发展变得困难。另外日本的成熟社会的安定,导致缺乏了像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动力。”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所长河合正弘说到:“日本政府现在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避免‘迷失的10年’再次到来,时间会证明这是否能够真正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