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巴拉”的藏语意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处在硕曲河谷中的甘孜州乡城县,为一狭长的河谷坝地,集中在这一坝地上有三个乡镇,北边是乡城县治所在地香巴拉镇(前尼斯乡),中间是青德镇(前青德乡),南边是洞松乡。硕曲是长江上游金沙江的一条上游支流,向南经云南迪庆汇入定曲(松麦河)。乡城县西接德荣,东邻稻城,与亚丁水洛河隔一分水岭。约瑟夫·洛克的日记中曾两次提及乡城,由于种种原因,成为他在西部考察中唯一的遗憾。历史上乡城是唐蕃、丽江木府交替轮辖之地,原住民多是纳西人与康巴藏族的后裔。1888年世界茶叶贸易格局发生变化,暴跌后廉价的滇茶内陆运输量上升,去往巴塘、理塘的香巴拉茶路进入繁荣期。
长期的人文交流,形成了香巴拉独特的民族服装——“疯装”。“疯装”指香巴拉妇女的“连衣裙”,其与传统康巴女装左襟在里、右襟在外相反,与汉服“右祍”一致。“疯装”裙子下摆的褶皱在臀后,由纳西永宁女始(摩梭)部落的百褶裙演化而来,内、外折各有54个褶,共计108个,所以一件疯装需“疯狂”用料达七米多。疯装与康巴女装另一不同是背部贴有一块绿色的“公热”,可能演化于丽江纳西人的背披(永宁纳西与白沙纳西分属纳西不同部落,服饰差异较大)。香巴拉女孩到嫁人或招赘年龄,父母就必须为她做一件漂亮的“疯装”。
疯装跨入现代,由不同面料衍生出三代。第一代是以氆氇或牦牛毛编织的毪子为衣料,第二代为前述与现代纺织面料相结合,第三代则是现代纺织面料。第一代的疯装非常厚实,大约有一条毛毯的重量。疯装面料通常由几种颜色的料子拼成,左右胸襟分别镶有红、黄、绿、黑、金五块颜色的布料,代表福寿、土地、先知、牲畜、财富。双袖肘处镶有一片彩色布料,占整个衣袖的三分之一,裙边镶约1厘米粗的红色羊毛条边。
一说疯装初始于文成公主进藏时期,可能论据不足。目前较多的史料指向赵尔丰。不管如何,夺人眼球的艳丽疯装,作为一件具有多民族风格混搭的服装,印证了中华民族互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