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巴,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藏语意“干城章嘉雪山边”。岗巴东邻古代吐蕃南部的贸易中心帕里,南经利拉山口直达锡金的大吉岭、噶伦堡、甘托克地域,向西连接后藏。
历史的原因,印控锡金的实际控制线越过喜马拉雅山山脊,已达北坡之下。山脊下是丘状缓坡高原,拉如藏布在北坡下横贯。从锡金甘托克至利拉山口有两条沟直通西藏,印度修建了直达喜马拉雅山的北坡下的公路。1904年荣赫鹏率领的英军从利拉山口入侵西藏。东侧一条对应中方的查果拉,为中·国·军·队驻地海拔最高的建制部队,有海拔高达5318米的查果拉哨·所,5个固定巡逻点在5500米以上,其中最高的一个点海拔高达6900米。先后有31人在此成为烈·士,探亲的4名军·属没有下得雪山而长眠于此。西侧一条对应中方海拔五千多米的曲登尼玛,曲登尼玛因海拔5100米的红教宁玛派曲登尼玛寺而得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尼姑(觉姆)庵。寺庙对面海拔5128米处,是巨大的曲登尼玛冰川,山体另一侧有三条冰川,冰川下游三个湖泊,称金湖、玉湖和铜湖,是宁玛派朝圣、观象之地。几年前,7人组成的巡逻队因大雪封山,5人牺牲在路上。
因中·印·边·境紧张,大部分地区列为禁·区,不能摄影。
一处噶玛巴故居遗址,孤独的座立在喜马拉雅山的北坡上。
岗巴与萨迦相邻,14世纪帕竹政·权从衰落的萨迦派手中接过地盘,喜马拉雅山南北坡成为噶举派的势力范围。如果没有噶举派对古贸易通道的巩固和拓疆,茶马古道是单调的。虽然黄教格鲁派当今香火旺盛,但白教噶举派在藏传佛教五大教派中最为富有,锡金白教大寺隆德寺,其庙产高达十多亿美元,上世纪80年代起向海·外·传·播,成为国际上最有影响力藏传佛教派系。
锡金和不丹自七世纪至1890年的一千二百多年间为吐蕃所辖,元朝统一西藏后,成为中国的领土。不丹在清朝时分裂出去。作为清朝藩属国的锡金大吉岭地区土著民是绒巴人(英国称雷布查人),最早信奉藏传佛教宁玛派和噶举派。后尼泊尔大量移民涌入,产生民族冲突。纠纷致锡金受尼泊尔和不丹的两面夹击,1835年锡金再次向东印度公司求助。英国人算计上尼锡边境二千米海拔的小山村——大吉岭,同时割据兰吉德河以南的地区。这片区域是连接尼泊尔和锡金,南往孟加拉和恒河平原。北至西藏亚东。东印度公司把货物从加尔各答直接通过大吉岭-亚东古道输入西藏,而无须经过当时不丹管辖的噶伦堡转口贸易。1851年茶叶在大吉岭栽种成功,英国人铁了心要占领锡金。1881年英国从阿萨姆的西里古里(现印度西孟加拉邦)到大吉岭修建铁路并通车,从西藏亚东到加尔各答的时间缩短一半。西里古里走廊与锡金在历史上一直是互不统属的地理板块,民族成份也大相径庭。英国人策划向锡金外来移民,时年在锡藏边境的热日宗爆发大规模民族冲突。1887年英军彻底占领锡金。1888年亚东被辟为商埠,清政府设关。1890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锡金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时至今日,印度仍然通过对锡金的控制,分解喜马拉雅山各山地小国的联合,最终达到分而治之,彻底吞并的目的。
曲尼马登。
岗巴西与定结相邻,上图远处是珠穆朗玛群峰的东侧。左侧是世界第三高峰的干城章嘉峰,为尼泊尔和印度的边界,是世界上14座8000米高峰中位置最东的一座。虽然干城章嘉有宽阔的山体,在四个不同方向有岩块组合出不同形状的峰顶,但在中国·境·内由于周围群峰的阻挡,无法一睹风采。
岗巴,喜马拉雅山北麓平均海拔4500至5000米的丘状高原。年均气温在-4℃,最低气温达可达-40℃,一年200多天刮8级以上大风,空气异常干燥。天气变化无常,几分钟内阳光普照变成风雪交加。从亚东爬上喜马拉雅山南坡到北坡岗巴,路程并不太长。在亚东光净的手,到岗巴后失尽水份。岗巴的环境条件极其恶劣,夏季因缺乏水源、牧草,牛羊常有大量死亡,一些骨瘦如柴的牦牛进入县城,在垃圾箱啃食硬纸板、木头、一切可以充饥的东西。
查果拉驻守战士值勤巡逻一周后的手(新·华·社图片)
拉如藏布河谷中的土碉遗址,坐标:N:28°10'08.76"、E:88°01'52.64"。山南方言“藏布”,昭示与吐蕃发源地的关系。岗巴也是一妻多·夫偶婚制至今保留的地方,兄弟娶一妻较为普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