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古冰帽南坡下海拔3940米的蚌普寺,是噶举派古寺之一。有关噶玛巴都松钦巴建寺的年代如神话一般,都松钦巴是噶举派(白教)创始人之一。1147年,都松钦巴在类乌齐的噶玛(地方名)创建噶玛丹萨寺,按蚌普寺介绍为同一时间。噶举派大约在宋代有了“黑帽系活佛”转世系统,前后有十七世黑帽活佛相继,由元代蒙哥汗所赠一顶金边黑色僧帽得名。互为师徒的噶玛噶举派另一系“红帽系活佛”,亦为元代王室所赐予。“黑帽”和“红帽”是藏传佛教最早创建的互勉转世活佛系统,是最早创立转世制度的教派。“红帽系活佛”延续了十代,1785年末代红帽十世活佛曲朱嘉措逃至廓尔喀国反叛,乾隆发兵征服,废除“红帽系”,乃乾隆十大武功之一。
噶举派体系是藏传佛教中支系最多的一个教派,延伸出香巴噶举、塔布噶举、噶玛噶举、蔡巴噶举、帕竹噶举、止贡噶举、达垅噶举(不丹为其一支)。“红帽”犯上后,乾隆下令格鲁派“黄帽”代“黑帽”,“黄帽”开始占据噶举派的地位,逐渐发展为藏区最大教派。
后弘期受唐密茶道(无上金刚乘茶道)影响,十四世纪红黑两帽与滇茶的结下缘分,创立瑜伽茶道(药师瑜伽之一),促进滇茶远销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十七世纪初起,噶举派与丽江土司彼此青睐,除茶供外,寺院也参与的茶叶经营。清乾隆打压后,噶举派由康藏南移。清代四川边茶兴起,滇茶在康巴藏区北部的影响力逐渐消退。噶举派也追随滇茶的脚步在川滇藏“大三角区”重新布局,成为这一地区噶举派寺庙较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