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5年,21岁的约瑟夫·洛克从奥地利前往美国。他博学多才,有超人的语言天赋,从语言学老师转岗成为夏威夷学院的植物学教授。身背“学历·门”的洛克,1922年开启了伟大跌宕的历程,受美国农业部、《国家地理》的委托到中国西部考察,由泰缅边境经云南普洱(思茅)、大理的茶马古道,来到丽江玉龙山下的雪嵩村,这个纳西族古村西侧有一潭名“玉湖”的清泉,又称玉湖村。
 
   
1937年卢沟桥事变,洛克拒撤回国。1944年,他参与绘制“驼峰航线”。洛克在雪嵩村生活了27年,在西部采集大量植物标本和种子,拍摄上千幅植物、风景、人文照片,翻译上百部东巴经书,1947年出版《中国西南纳西古王国》。期间,洛克多次将木里、贡嘎山、甘南等探险经历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轰动全球。上个世纪中叶以前,珠峰高度没有确认时,洛克向世界介绍的贡嘎山是地球之巅。
   
那个时代,没有洛克,世界不知贡嘎;没有洛克,更没有人知道贡嘎岭雪山(亚丁三神山);没有洛克,不会有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当然,“香格里拉”一词也无从谈起。
 
   
1949年8月乘坐美国领事馆派来的飞机,依依不舍地道别丽江。1962年的寒冬,终身未婚的洛克静静地躺在在檀香山居所中安乐椅上,没有醒来,“我是多么想死在玉龙山的白雪和鲜花丛中”成为余生的梦想。瘁后第二年出版了洛克的《纳西·英语百科词典》成为人文、民族学研究古纳西文化的权威著作,世界从此有了打开丽江的钥匙。
 
   
洛克故居卧室·原位·原物
 
 
 
   
卧室中的洛克
 
 
   
故居前的洛克
 
 
   
约瑟夫·洛克“十三太保”中五个卫士。
 
 
 
 
 
   
“十三太保”之一赵重典的后人,至今守候在洛克故居(坐标:N27°00′54.35",E100°12′45.83")。
 
 
 
 
 
 
 
 
    
建国初,洛克被定·性为“美·国·间·谍”,逃过土匪扎西宗本的子弹的“十三太保”之一,雪嵩村大东巴和志伟被枪毙。另一“太保”李士臣拒绝洛克带往欧洲,却凭借百姓的庇护逃过劫难,在生产队的饲养种马。上世纪70年代初李士臣过世,洛克从美国带来送给李士臣的牙医器具,在洛克故居陈列柜中寂寞守候。
 
 
 
 
 
 
 
 
 
 
 
 
 
 
 
 
 
 
 
 
 
 
 
 
   
被·枪·毙的大东巴·和志伟。洛克在和志伟给四对殉情男女“大祭风”祭祀仪式中迷上了大东巴的古纳西文化,知道了现实中的极乐世界“玉龙第三国”——亚丁三神山,它把洛克的魂,勾引了27年,直到它的照片出现在《国家地理》杂志上。
 
 
 
   
当年洛克站在这扇窗户前,遥望三神山。
 
 
 
 
 
    
玉湖村下的丽江坝子,约瑟夫·洛克拍摄。
 
 
 
 
 
 
   
约瑟夫·洛克发表在《国家地理》上的“香格里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