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边茶古道按照纬度分为南北两线,南线以雅安产茶叶为主,北线以灌县(都江堰)边茶贸易为主,相较北线贸易量低。民国时期,西康省成立,使康定所处川藏南线的边茶贸易大增,所经的甘谷地成为茶马古道上耳熟名详的地方。大渡河畔甘谷地也是最早以茶马古道为背景开发的地方,昔日凶险的G318二郎山公路,现已贯通隧道。
已开发一定规模的飞仙关景区。
紫云关。
近代川藏北线边茶古道的贸易兴盛,在雅江县境内保存较为完好、累计达110多公里的茶马古道。
古道所经的流沙塌方区。
茶马古道,庄学本1934年拍摄。
雅江县古道。
房子的背后是沿沿江去往扎坝的公路,也是去往道孚的边茶古道,1936年红四方面军最后由此古道北上。
因茶马古道而成的雅江县城,原名河口,建在雅江两边狭窄的山坡上,是川藏北线横渡雅砻江必经的渡口。
随着川藏南线古道的兴起,北线古道保留的遗迹不多。完好保存至今的有克枯栈道,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克枯乡,与G317国道隔河相望。现残存栈道长158米,宽0.4-2米,与杂谷脑河面落差约15米。栈道由蜀汉大将姜维所开,为古代岷江上游与西部各地的交通要道,唐代称“西山南路”,清代称“威保大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