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游的驴
云游的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577
  • 关注人气:12,2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2016-12-27 00:05:34)
标签:

边茶古道

鲜水河谷

扎坝走婚大峡谷

旅游

图片

分类: 人文摄影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鲜水河谷又称扎坝大峡谷,鲜水河从海拔2720米处炉霍汇流经道孚县,至雅江县以北27公里的两河口处汇入雅砻江。道孚以上为中阶地发育,多宽河谷。道孚以下为河谷深切、岸坡陡峻,有名的鲜水河断裂带于此,多岩崩泥石流,不宜人类居住。“扎坝”一词源自扎坝语,意为“悬崖上的陡坡”。由北至南分别是道孚县的瓦日、仲尼、红顶、亚卓,雅江县的下拖、瓦多、呷拉,两县交界上游区称 “上扎坝”,下游区为“下扎坝”,缘由 “上扎坝”系孔萨土司所辖,“下扎坝”为明正土司所辖。
    鲜水河上游以道孚为中心,约有35000人使用归属尔龚语的四个土语。两河口下游使用木雅语。扎坝峡谷海拔虽然不是很高,但人口稀少,约有13000多人使用扎坝语,且上、下扎坝语不通用,上扎坝多发鼻辅音,中部交接段多发颤音,下扎坝多塞擦音。有学者认为扎坝语言孤岛上遗留语言,是羌支语系西夏文献语言的语音化石。
    乾隆大小金川战争期间,雅江至道孚间的鲜水河峡谷,是南路边茶重要的通道。1936年红军从鲜水河谷北上,此后一场因为婚姻习俗的冲突,改变了鲜水河的命运,失去土司管辖的扎坝土匪横生。建国后G317、G318国道的建设,将这条古道埋没。交通闭塞使之成为中国目前仅存的、少数几个遗存女不“嫁”的母系社会婚姻风俗。宋代有着先进婚姻制度的西夏党羌南迁融合,都未能改变扎坝地区始于旧石器晚期、盛于新石器早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的走婚习俗。近代任乃强先生对东女国考证著有《西康诡异录》,记载了这里奇特的婚俗,最后他自己也成为这一婚姻习俗践行者。在150多公里长的走婚大峡谷中,扎坝人称“杜苟”的两性“交流”,不到世界通行婚姻习俗的万分之一。
    母系家庭中的男子成年后开始走婚找“呷依”,“呷依”近意指“相好”。走婚通常男女双方事先约定,首次必须爬墙翻窗,之后双方家庭认可后,不必爬墙,中年后可固定“呷依”。偶有强悍“爬墙”,须爬至碉楼最高处楼顶进入,也会被认可。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末代孔萨女土司德钦汪姆,庄学本拍摄。
    管辖鲜水河与雅砻江上游流域的德钦汪姆女土司,是藏族首位红色女土司,担任过红色博巴政府的副主席,也是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和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的义女。历史传记中德钦汪姆的爱情故事,或许遗漏了不同文明进程下婚姻习俗冲突。汉文化下女子出嫁习俗与鲜水河母系社会遗传的招赘习俗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并引发一场危机,是中国婚俗历史中最具人文传奇的故事。
    庄学本在《羌戎考察记》中“两个戎女合娶五个丈夫”段这样记载:
    一个商人用戎语询问中间那个比较健壮的丫头。
    “你有几个丈夫?”
    “我们姊妹两个,合娶了五个丈夫。”那个女子傲然答复。
    “你生过孩子没有?”商人进一步问。
    她没有回答,格格地笑了,并逃进棚中,大概她还是一个没有生产过的女子,所以有点害羞。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两河口上游的鲜水河峡谷。
    两河口指雅砻江与鲜水河汇合处。因建造两河口水电站,自雅江县至道孚县的道路将全程抬高海拔。两年后大坝蓄水,走婚峡谷中的石碉房、所有的历史建筑,都将淹没于水位线之下。 
    两河口段已完成庞大的隧道群,开创了中国公路史上隧道中拐弯的先河(隧道中右拐,出隧道沿鲜水河、在呷拉乡后下降海拔至临河老路)。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扎坝地域一部分的两河口段雅砻江畔,移民后的石碉房,人去楼空。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瓦多乡的石碉房,碉房一般三至五层,一层为牛羊圈和马厩,二层称“叶柯”,是生活起居的楼层,三层以上设佛堂。
    扎坝峡谷的民居建筑样式并不完全一致,“下扎坝”多为纯石碉楼,建筑通常三至五层,高度一般15米左右,墙面平正,是“爬墙”难度系数最高的地段,经济较上游相对发达。“上扎坝”一般为两层民居,上层建筑受道孚民居影响多木结构,经济较下游落后。当地趣说:“爬‘上扎坝’多福,爬‘下扎坝’多财。”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鲜水河谷中的石碉楼。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左侧山体上方是新修的公路,现在通行的是由边茶古道拓宽而来的临河道路,也是将要废弃的老县道。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移民中的扎坝峡谷村落。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边固守峡谷要冲的临江岩碉,为扎坝峡谷中独有的碉楼样式。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亚卓乡最摩登的邮电局,邮件无固定收寄。2004年前扎坝峡谷没有电,至今部分临县道边村寨通电。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仲尼乡桑珠村,三百多年前,扎坝人将汉瓦背入了深山峡谷中,使苯教寺庙桑珠寺(地理坐标:N30°39′14.71",E101°01′01.25")有了汉式屋顶,寺庙的边上是与拉日马草原上同样的石板房。这个因茶马古道兴起清代寺庙,两年后将淹没于江底,一起消失的还有鲜水河上的古渡。对岸侧谷12公里内的“许比坎”是扎坝最闭塞的村庄,汛期喘急的河水无法摆渡,无法一睹扎有108根小辫的扎坝妇女,她们是走婚最后的守护者。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来自桑珠村的70后“扎西”,坦陈爬过六、七次碉房。两河口水电站建设,山下的道路改建至山上。中电水利派出施工的五辆车,两辆翻入了鲜水河,从此没人敢进上游拉土石方。拉土方的好事轮到“扎西”的身上,买了重卡跑土方,虽然危险,颇丰的收入可以扛起两个“相好”后果的责任。
    随着《婚姻法》的逐步实施,扎坝男子从属于母系家庭、不承担养育儿女责任的历史已经改变,向现代婚俗过渡。男子既分担母系家庭中经济,还须按照现代婚姻承担历史遗留的偶婚子女抚养责任。
 
 
茶马古道(114)走婚之路·扎坝峡谷
 
    “扎西”边上两位90后帅哥,走出过大山,顺着长江到过众多沿海城市。最后还是回家买了一辆重车,加入跑土方的队伍。虽然手机通讯代替了“爬墙”,也得风风光光准备自己的“嫁妆”。
    一曲《神香》,嗡·嘛·呢·呗·咪·吽,送给刀锋上生存的他们,扎西德勒!
 
提示:
1、从雅江县至两河口的039县道路况一般,修路中。不通班车,基本无雅江县出发至道孚的车辆。
2、两河口后是即将废弃、没有维护的超级烂路,穿越以越野车、皮卡为宜,瓦日乡后路况好转。
3、150多公里的路程需12小时以上时间,沿途山体不定期炸山开路,随时有被叫停的可能。
4、从鲜水河谷横穿至拉日马,虽然只有30公里不到路程,路更烂,需6小时以上行驶时间。
5、峡谷中民风纯朴,小孩见送礼会腼腆跑开。多数人不通语言而羞于交流,缺医少药。
6、每日早5点有一辆向亚卓乡送蔬菜、给养的货车从道孚出发,下午返回。此外有不定期给中电水利送给养的货车走工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