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2016-05-24 00:05:22)
标签:

贡茶古道

南广码头

榨子母码头

旅游

图片

分类: 人文摄影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〇四川宜宾,榨子母码头,地理坐标:N28°45′34.39",E104°40′41.86"。榨子母码头位于长江第一支流南广河与长江的交汇处的陈塘关,南广路南广桥下。榨子母码头为国家文物局《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发现》中四川省4个重要发现之一。

南广河上游的珙县转陆路,一路经筠连、盐津往大关去往云南,一路在珙县往贵州。从上游珙县的曹营到南广镇后,水路结束。自南广镇至长江口段约5华里不能通航,河流落差大、礁石多,故水路从南广镇南广码头上岸改为陆路运输,至榨子母码头再转为水运。南广镇历史上是通往宜宾南六县:珙县、筠连县、高县、江安县、长宁县、兴文县的重要水运码头,是通往与云南、贵州相连的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节点,为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中不可缺失的水路之一。

〇榨子母码头、5华里的“叙滇官道”、南广码头、南广河构成水陆通道,是汉南夷道基础上秦五尺道重要的遗迹。这一重要的通道一直延续到清代的铜运、民国时期洋货土产贸易。榨子母码头重要地位在于:作为僰道基础上发展而成五尺道的起点标志之一,同时,它还连接了长江、京杭运河、海上丝绸之路。

〇古代僰道也并非是纯粹的陆路交通。金沙江、岷江在宜宾汇合成长江,是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南广河、横江的川滇水路与乐山的青衣江、大渡河、岷江水路形成自然通道,构成蜀地的水上交通系统。其中川滇水路至清代鼎盛,榨子母码头是云南贡茶转运水路的重要节点,因此,滇茶的贡茶之路并非全程骡马运送。

〇榨子母码头,长江航道、南广河水路、五尺道、南广公路(叙昆大道)、盐李路(至李庄)、临江古街、将要出炉的高架,七路合一之处。如果算上不远处的成珙铁路,可谓八道合一。

● 五尺道出宜宾(古称僰道)有两条路并行,并非一条道。另一起点位于宜宾横江镇,横江是长江上游金沙江的支流,隔分水岭与南广河为南北两个水系,现存五尺道分别存在于两条河流的峡谷中,两个不同的起点的僰滇古道在大关县汇合成一条道。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紧邻南广河的古镇民居。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离长江交汇处5华里的南广镇南广河,水面平静。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临长江的古民居。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正在拆除中的古民居、古道。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将要消失的古石板道。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倒在草丛中的“榨子母码头”断碑。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高架桥的桥墩驻守在榨子母码头前,南广河在此注入长江。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古代水位标识遗存,是长江开始地方最古老的水文标识。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水位标识与刻凿的石阶。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临江驳石岸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榨子母码头通向临江街的台阶。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茶马古道(七十二)贡茶古道的水陆节点·榨子母码头
 
    坐在码头上的老汉,是将要搬迁出的古镇居民。

    不会有太长时间,临江古街靠长江部分不复存在,古老的石板道也将全部消失,榨子母码头作为文保单位苟且偷生,变成无头无尾的残缺文物。长达200多米的石台阶其实并没有什么看点,但作为西南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整体遗存,消失的古镇让人感到遗憾,这些照片将成为它们最后的容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