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马古道(The Tea and Horse Caravan
Trail)是指千百年来存在于我国西南地区横断山脉及其相邻山脉之中,以马帮形式存在的民间商贸通道。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道路险恶的交通驿道,也是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以众多的古道按照贸易需求串连而成,大的则有著名的“吐蕃道”、“博南古道(西南丝绸之路)”等不断扩展而成跨区域、跨国界的古道,小则沟通西南各山脉间贸易交流。因此,马帮成为这个地区独特的文化。茶马古道最早的交易是货币交易,兴于唐宋时期,中原用铜钱购买边境的马匹。始料不及蕃夷用铜钱铸造兵器,骚扰汉民,并威胁边境安全。至公元983年,宋太平兴国八年禁止以铜钱进行交易,以茶叶、布帛、药材进行易货贸易,并设置了茶马司。茶马互市得以发展,明清旺盛。在二战中后期最为繁忙。茶马互市是人类蛋白质与维生素平衡的过程,是维系生命体电解质平衡的过程,这一由生命根本的需求,推动了文明的演化。最终,茶马古道涵盖了盐、瓷器、丝绸、布匹、皮毛、药材、金银珠宝,甚至是大烟的贸易和宗教的传·播。先进的文明影响古道所经之处,使民·族、国·家的界线变得模糊,世界由此多样化而缤纷多彩。
茶马古道,这个听起来很美的名词,为上世纪末文人骚·客所提起,本质上茶马古道是一个文化概念。西南地区山高水急,水上交通几乎难成,在茶马互市以前,这些古道就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拓展而存在。马最早是人类蛋白质来源之一,对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直至今天,经历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与马的关系仍然有顽强的生命力。西南地区偏远的山区,在公路无法抵达的地方,马帮铃声并没有消失。那些曾经在古道上艰辛的马已随生命轮回,作为茶马古道另一重要的物质——茶,可以追寻。
上世纪70年代,云南省普洱市下辖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九甲乡拟建水电站、组织勘测水文时,在哀牢山原始森林腹地海拔2100-2500米范围,发现有大量年代不一的古茶树分布在面积达28747.5亩的原始森林中,其中一棵野生古茶树在公元前7世纪春秋霸业之时已破土而出,正是孔子呱呱落地前150年,树龄至今已达2700多年(上图)。它是人类至今已发现最古老的野生古茶树,人工培植的茶树由此而来。
地处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镇远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是我国目前保护面积最大、植被最完整的中亚热带中山湿性阔叶林,野生古茶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的植物。

从镇沅县城西北方行驶90多公里,约需5小时的山路至九甲乡所在地九甲镇,然后继续行驶约2小时多的崎岖山道,方可到达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入口,也是曾经拟建的省级风景区——千家寨风景区的入口。由于保护区环境的脆弱,为避免人为的环境影响,未经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批准,禁·止·一·切·考察、旅游活动。
目前观光可以允许到达的地方,便是这处高近百米瀑布,地理坐标位于:北纬24°16'32.24",东经101°15'26.49"。




从海拔1950米开始沿60°的陡坡蜿蜒而上,目的是翻过眼前的另一条百米以上的瀑布,这个瀑布有个奇特的名字,叫大吊水。大吊水在山脊的南坡,云贵高原强烈的阳光,显然使它的水份不那么容易留存,阳面的植被显得稀疏,零散地长着一些低矮的灌木。

山阴处,植被丰茂,零散的分布着一些百年的古茶树。

沿崖壁上升至大吊水的瀑布落点,一道彩虹亮起,彩虹随人转向。本篇第一片为此处侧拍,

上苍恩赐,清澈甘冽之水,是上好茶树的生命本源。

沿瀑布上行50米,彩虹伴行。

至大吊水的瀑布顶端,见得第三道彩虹。

大吊水上游喘急的溪水,将坚硬的岩石冲刷成很多凹陷的石臼。

翻过山脊的崖顶,头顶蓝天白云。


像很多奇幻的美国大片一样,隐藏在大瀑布后的世界往往精彩无限。大吊水上游,是一处从2100米至2500米海拔间缓慢升高的扇状缓坡,收紧处则是水流冲刷出的峡谷。


抬头,几十米高的热带乔木从峡谷狭隘的空间里直奔蓝天。

溪水在冲刷成大大小小的石臼中欢跳而过。


峡谷崖壁上,生气盎然。




山间枯死的树干掉落溪水,成为其他植物的营养和水源供给体。




处在两侧高崇山脊中的扇状峡谷,使这里四季如春,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满眼原始的景观,是阿凡达的世界。





行进约5公里,开始进入茂密的原始森林。只为找寻它,一片野生的古茶树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