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休息的地方”,源自月山村美女村长山妞,也是月山村形象的高度概括。
月山村位于庆元县城东南57公里,又名金乡、东庄、举溪、举水,村后山体如半月,村前溪水曲似银钩,村庄布局也似一轮弯月横卧其间,山环水抱的如同圆月,故名月山。月山村也是庆元县举水乡政府所在地,自驾前往GPS定位举水乡政府即可。
月山村首尾各有一块田土羊,分别称为“考坑土羊”和“梅花土羊”,举溪穿越而过,在村首尾约二华里的举溪上,分布着十座古廊桥,每座桥的间隔只有二三十米,故有“二里十桥”的美誉。密集分布如此多的廊桥,不单是便于交通,更多为景观审美和精神需求。古朴廊桥、禅院钟鼓、溪水清澈、黛山翠竹、古柏青悠、袅袅炊烟、田园牧歌般如桃源仙境。时任处州知府孙大儒曾雅称月山为“山环水抱一桃源”。
史料载:月山村最早称为东庄,吴诩的母亲李氏,原居松源(今庆元),公元1000年,因夫吴伉不幸病故,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带着8岁的幼子吴诩,来到东庄搭寮居住,艰苦度日。东庄的对面是金乡,金姓颇繁,时有凌弱之举。后经高人指点,吴氏渐盛,此后故名举溪,为吴氏发祥之地。李氏教诲子孙,要以金姓恃强欺贫、导致家族衰落为前车之鉴,继承和弘扬先祖忠厚善良家风,积善行德,文章济世。以致举水奠基以来,文德武功,代有显人,名列仕籍者多达200余人。可谓文人鹊起,仕宦蝉联,一度被誉为“庆邑之冠冕”。时至今日,月山村仍有极好的民风,与其优良的文化传承有关。

如龙桥边,对称的结构的马氏行宫。 |

白云桥,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月山村内最小的一座木结构廊桥。一道瀑布从桥边飞流落下,汇入举溪,为月山人招财之桥。 |
廊桥与风水文化紧密联系,月山村也是如此。水是财源的象征,以廊桥守住财源,并与风水林相随,造就了村庄的景观。每座廊桥都有神圣的“祭溪祈佑”、隆重的“上梁仪式”,为建桥而募捐集资买山造林的“桥山”,到建成后的“踏桥开走”,丰富多彩的祭祀活动,热闹非凡的“桥市”,都有约定俗成的习俗。

白云桥短小,有足够的支撑,桥面采用青砖、卵石铺设,是木结构廊桥较为少见的地面材料,有良好的耐久性。

云泉寺,说是庙,更像是月山村的会所,是世外桃源的家园。建筑结构偏民居化,宗教形式是月山本土自成体系的宗教。
寺门左边的的上联为原匾,右边下联失传,后通过《对联》杂志,全国召集而得。

寺庙的院子,像一户温馨的大户人家。
大雄宝殿上几位老人坐在躺椅上聊天,这里没有形而上学的宗教程式,月山的宗教来自月山人最淳朴善良的心灵,是一种受深厚中国文化传统影响的信仰。

正在修复的侧殿,竖着一把道光六年打造的关公刀。
|

院子中一株古桂花树,树心已经被蚂蚁吞噬,生机未灭。 |

观音殿,栩栩如生的千手观音。

修复中的寺庙建筑中木结构,大部分保存完好。

通往钟楼的楼顶的楼梯。

钟楼上俯视寺庙。
塔的四周,贴满了村民乐助榜,从上个世纪延续至今。一位叫吴达隆的老人,介绍了他在榜上的位置,那时家里穷,连1元钱都没有,于是就出了5个工。

吴文简祠,里面很多牌匾在文革中丧失殆尽,古建筑因成粮仓而保存至今。

古树边,立碑为据,保护古迹。 |

|

从村中古亭传来老人们欢声笑语,传到村子中央一块清道光年间的孝节石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