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昆明慢吞吞的踩着油门,途径大理,已和很多年前迥然不一,都收门票了。那时三塔立在几块乡间的水塘中,荒草丛生,很少有游人到达,但白塔是原汁原味。
吃过中饭便前往丽江,到达已近黄昏。满大街是举着小旗的旅行团,人看人,人挤着人。进入眼帘的是一大堆造假的古建筑,何来之由,国家地理以此评为六大古镇的第六名。难怪吴良镛在评语中这样写道:“担心外来商业文化过多,破坏原有的民族风情,本地文化也要更新和发展;担心周边地区的密集进入。”可怕的这种担心不仅发生,而且泛滥。古建筑被道貌岸然地所谓修复,大量用于商业开发,不管是在大研、还是在束河,现代园林的造景手法吞噬了最后的纯朴,面对成堆的假建筑,除了无奈,还有什么呢?
“一大早,几股由农民组成的人流,从远处的村子出发,沿着五条大道,十点钟开始后不久,开始向丽江集中……。稍过中午,集市到了热火朝天的地步,人和牲口乱作一团。高大的藏人在拥挤的人群中夺路先行,披着蘑菇状羊毛毡的普米族村民故意使篮子里的蔓菁叶一闪一闪的。仲家人穿着粗麻布衫和裤子,奇特的小辫子从修剪过的头上垂下来,懒洋洋地在街上溜达,狭窄而粗糙的麻布条拖在地上。纳西族妇女狂乱地任性在顾客后面追赶。”这些在顾彼得《被遗忘的王国》中的场景如同小说,或已成为古代传说。


有人说,丽江是艳遇之地,那是人民币在艳遇。

在贵州加榜拍摄时,因阴雨朦朦,山路湿滑,从山边滑落,把右腿刮烂一大片。进入云南,气温升高,开始发炎。原定深入香格里拉尼汝3天的高原徒步的旅程不得不中断,拖着一撅一拐的腿,在喧闹的丽江大街,感觉无奈。回四方客栈修养,对着门前的灯笼虐待快门。



早晨的四方街,倒显得一份清静,老天开始下雨,把石板路擦得铮亮,把昨天浓烈的香水味荡涤干净,等待着那股久远的牦牛粪、马粪、山羊粪味从每条街向这里涌来。




四方客栈老板的金毛犬,绝顶聪明。不要看它模样可爱,这斯邪得很。去扶它,它就咬住你的衣服死死不放,直到老板塞个肉包或一根红肠,被咬住衣服的人才有可能解放。

小住两天,四方老板笑呵呵,不过这房价实在有点吃不消,背起行囊上路,前往德钦。
去往德钦路上,在进入藏区前的最后的山头,见到了丽江最漂亮的风光。田园是藏式的,但房子是纳西族人的,还有点东川红土地的意识。




飞来寺重返丽江时,在四方街广场拍摄,显然是为造景而备。

离开丽江的早晨,天气晴朗,玉龙雪山高耸远方。
2016年4月再返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