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懷瑾老師對王陽明的批判】略論

(2017-03-09 13:24:45)
标签:

南怀瑾

南老师的书房

行者日记

行者文华

分类: 中国文化

【南懷瑾老師對王陽明的批判】略論

在过往的讀書与交流中,有好几次接觸到王陽明的心學內容,最著名的是他的四句話,在讀南懷瑾老師的述著時,也有幾本書有論述到這四句!我們這個群中的群友也有在研讀王陽明的書!

無善無惡性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是王陽明最著名的四句,也是王陽明心學整個的學術中心的重點。但就是此四句的見地,被南懷瑾老師批評說王陽明並未見道!南師的批判有三點:第一句是偷用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開悟偈而來的,但偷得一点都不高明,六祖慧能大师开悟时,明明就已经告诉众生说:“本來無一物”了,生命的根元、形而上的道、無形無相、也無所謂的“善與惡”,但王陽明偏偏說有一個“性之體”,本來無一物,何來一個“性之體”的體相啊!所以,南師說王陽明並未開悟見道!第二句與第一句就前後矛盾了,王陽明他沒有搞清楚,這個“意動”是從何生起的,也就是說王陽明的心行和見地都還沒有達到這個智慧的高度!因為王陽明第一句說,性之體是無善無惡的,那既然是無善無惡,為何意動了就產生有善有惡呢?這個『意』從何生起啊?還不是從『性』上來,可是『菩提自性、本來清靜』,本來無一物啊!他是怎麼生起個善與惡來的呢?所以南老師說王陽明還沒見道,就是這個矛盾關係王陽明沒有搞清楚,導致他的言論在邏輯上前後『自語相違』!第三句的“知善知惡是良知”這句,講到了真如自性的認知能力上來了,但是那個“能知”的“知性”,王陽明沒有交待清楚,或者是,他並沒有見到他所說的那個“性之體”的後面那個有“能知”功能的根元自性。不過,知了、也是有所執了,清靜本然,本來無一物嘛!

本來無一物,何來性之體

陽明心未明,胡扯心與性

其實,讀這些邏輯思維嚴謹,和推理周密的哲學性學問,是很勞累心智的!特別是心地和智慧不夠清明的人,根本是讀不進腦子去。這一點,研究過《易經》的人應該心裏都很清楚。

南師經常引用楞嚴經上佛說的幾句:『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靜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寧有方所』。這幾句,因南師一再引用,因此我也是特別留心,十多年來,從剛開始有朦朧的歡喜心,到一步一步的解悟,一直非常受用!從修持安般法門,深入體悟到『性風真空,性空真風』的妙樂,再到深深的體會到『清靜本然』的難求難得,內心非常痛苦!我們修行求學問,如果不能保持『清靜心』,在六度万行的心行功夫上是永遠難以進步的!有時,在心智磨練上,偶爾放空一刻,感覺無比的舒暢,遍體輕安,但下座後就又回復到前顧茫然的焦慮中!難怪古賢與南師都一再說,睱滿清靜才是人間最大的福報!

『循業發現』、善緣業報不俱足,功德不到、沒有福報,就是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不夠,就難以見道,難以與佛相應!所以,古人又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切因緣,循業發現,知所緣起,知所先後,則進道矣!之所以有煩惱,有嗔心,是因為內心有所『違』!既拿不起,也不能放下,又懼怕、不敢觸碰脆弱內心,故、此心必有所『違』矣!

做學問同樣也是這個道理,上面講的王陽明四句,乃至追求所有一切高深的學問修養,如果內心不能達到那個『清靜本然』的境界,就難以『循業發現』,在見地與證量上,永遠也難以企及到與至聖相應的境界!2017.3.9行者日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