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国文化 |

【南懷瑾老師:數理與認知科學略講】
諸位貴賓,諸位先生、諸位女仕,我年紀大點,但是個小孩,中國有句古話叫“老玩童”(師笑)。很高興看到諸位,因為我們的老朋友彼得辛基,他對我有點偏愛,我們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偏愛是靠不住的啊(眾笑)是主觀的!因為他的關係,就將各位請到這裏來了。我們這個地方(太湖大學堂)是剛剛開始,很多設置還不完善,很多不周到的地方,請大家原諒。
因為彼得辛基很多年來,跟我講了很多問題,而且他自己個人很主要的是想學習每個人對心性、人性的修養,他償到了一點甜頭,希望大家共享,這是他個人的主觀。尤其是七八個月前,他來過。我希望他熱心深入地對新興的兩門科學,其實是一個繫統的,進行學習和研究——一個是認知科學、一個是生命科學。我想,這兩個新的科學是世界上剛剛才開始興起的,好像名稱很新,實際上是人類的老路。那麽,彼得辛這一次是希望我談一下認知科學和生命科學。我認為,這個問題是人類人文思想最原始的問題,世界上一切的宗教、哲學、科學都想往這個問題上面轉。現在還沒有得出個結論來。
因此,彼得辛基邀請了諸位到這裏來,我看了諸位的背景資料,有一個觀念,我覺得你們全體的人員都是一個“救世主”的思想,以諸位的抱負看來,關於這個全球的能源問題、全球的整個的環境污染問題、人類文化發展的茅盾問題,這樣一看,這三個大問題,我就發現,諸位通通都是比耶穌還要偉大!昨天看到諸位的作風,更佩服,你們沒有嬌揉造作,都是很自然很平凡的,更佩服大家。
那麽,綜合起來這是問題,不是三五天能夠解決的問題。我沒有學問,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見解,只是年紀活得有點大而已。但是,我可以,以老年人的經驗,讀了一輩子的書,學了一輩子的知識,看到宇宙人類只有一個字就是:變化!
在中國上古,有一本很古老很古老的書,一切知識的最根本的書,叫《易經》,大家都曉得,易經上畫的是八卦,世界上的人都把這本書看成是神秘學,其實他一點都不神秘,很普通。講人類思想來源,我認為,易經這本書,是上一個冰河時期(史前文明)的人類被毀滅以前,最後最高的智慧所留存下來的一點資料。他用八卦的圖案作代表,說明了五個方向。這五個方向我們中文只有五個字,但是發揮起來每個字都是一部大著作。這五個字中文就是:理、象、數、通、變。中文所講的理,是包括了世界一切宗教的原理,哲學、宗教、科學發展的最高的原理。象:就是一切宇宙、人類生活的發展,各種萬有的現象。宗教、哲學、科學與萬有的現象互相有關聯,都共通的。在中文的文字上叫做“息息相關”,與生命的呼吸,與生命的活著隨時有關聯。在人類的文化,宗教、哲學、科學完全共通了,才能夠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的發展,這就是第四個字:通。
第五字就是變,變化。宇宙萬有隨時隨地、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等於說我們的一個人,我們的思想、情緒、感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沒有不變的道理。所以這個宇宙萬有的法則就是變,譬如我們今天坐在這裏,明天的世界、明年的世界變成什麼,有一定的規律。這個規律是有法則的,可以找得到的,不是找不到法則的。所以大原則就是,人類物理世界也好,精神世界也好,歷史的衍變也好,總而言之沒有不變的事情。剛才提到認知科學的基本就在這裏。能夠使自己首先認得宇宙萬有必變,知道怎麼變、然後去領導這個變,是智慧之學。如果知道了變、跟著變,是差一點了,沒有智慧了。如果宇宙萬有整個人類的變化變過去了,自己在那裏埋怨、在憂傷、在想辦法補救,那就是普通的,沒有智慧了。所以認知科學與易經的關聯,就是讓認知首先變成智慧之學。
這個裏頭,我們這樣講太嚴肅了,我想講兩則笑話給大家聽,大概就知道了。譬如我們去坐公共汽車,每一個人都想第一個上車坐上第一個位。可是世界上很多人不懂得把握時間和空間,汽車過去了他就在那個罵,你怎麼不等等我呢!第一流有智慧的人,算到時間,知道車子什麼時侯到,車子一到就上去坐在第一個位子上乘車走了。第二等的人,站在那裏排隊擠,擠上去了坐到車子上,還不錯。第三等人,汽車都開出去了,他在後面追,破口大罵笨蛋你怎麼不慢點等等我。所以我們要知道世界怎麼變,想要領導這個變,是諸位的目標,可是要自己先俱備有這個智慧。第二個故事是英國人的故事,我現在拿來比方一下。有兩個人是好朋友,在那裏等公共汽車,兩個都在那裏想禮讓對方先上車。結果車子一停,兩個人在那裏互相推讓,車上的司機就等得不耐煩一踩油門走了。第二輛車來了,他們兩個還是抱在那裏很講禮讓你先我先的,結果車子又走了。第三次車子來,他們就想不管如何,把對方抱上車去再說,結果很多人在擠車,他們倆抱在那裏禮讓,車子開過來很快,結果將他們倆都輾死了。這兩個被輾死的人,他們的靈魂就去投胎了,結果感情太好變成雙胞胎,這對雙胞胎在生產時,倆個人還是在媽媽肚子裏你先我先的客氣推讓,結果流產了。這兩個故事,就說明人類如何智慧的知道變,怎麼樣領導時代的變,能夠先變,不是跟著時代後面去變。
講變化的法則,我可以講,剛才提到的易經,就告訴我們,世界上最重要的,不管是宗教、哲學、科學,有兩個要點要注意:一個是時間,一個是空間。不過提到這兩個問題,又牽涉到科學。究竟空間是時間造的,還是時間是空間造的,這個到現在還在爭論,從愛因斯坦以來,到現在還是在爭論,還不敢確定!那麽這個時間,空間左右了一切。那麽,我現在告訴大家,我們中國傳統易經把時空兩位是並用的,是一體的兩面。譬如我們人類的發展,剛才提到的理、象、數,這個數是特別重要的。講到這裏又牽涉到一個問題來了,在中國名稱叫數理哲學,數字最高的原理與哲學。世界上有沒有數字,又是一個問題了,數字最高的前面是零(0)。我們學算數,學數字那個0是代表什麽都沒有,這個0也代表了萬有都在其間,是不可知數、無量數,都是這個0代表。它不是有,是空的,都是空,也是有的。0的開始是一,世界上的萬有只是一個一,沒有二。二是兩個一,三也是一、三個一,一直到幾千萬億都是一。所以,時間、空間一動、一變,萬有就出來了。譬如我們諸位一個動念,就到中國來到廟港這個地方來,聽了一個星期的課,就是這一念一變,就變出這麽多過程,那些多的現象來。有這個數理觀念,可是數字在一當中變出千萬,他有沒有一個固定的法則呢——有一個固定法則的。所以,以前我們簡單濃縮的給大家介紹,譬如中國人幾千年流傳的歷史衍變有個法則,有個大哲學,也是科學。以六為標準,不是六年,六天、六時、六分鍾,仍至六百年、六千年。一個時代的變化六年一變。拿這個法則,看自己的國家、看自己的地區,看人類的變化、看自己的家庭、看自己的心理狀況,逃不過這個法則。六年一變,兩個六年就是十二年了。我們中國有一個老話,叫做一個世紀,十二年是一紀,在中國是老話,上古的符咒文化,早就知道。三十年叫做一世。這個觀念同西方文化的觀念不同。世紀,我們現在的名稱叫一個世紀,譬如現在是2006年,六年以前叫做二十世紀。這個是西方文化中國式的名稱,是以耶穌生下來開始做記錄的,以百年為標準,叫做二十世紀。如果以希臘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中國文化這四大古老國家文化來看的話,不是這樣的。所以,我剛才解釋“世紀”這兩個字,中國古老的解釋,是以十二年為一紀,三十年為一世。擴大起來,就是六十年、六百年、六千年這樣,人類文明隨時在變,而且非變不可。大家坐在變的當中,忘記了變。比如我們諸位,大家擔心這個世界未來怎麼走,人類的能源問題、經濟問題、戰爭的問題,很多很多的問題,忘記了自己處在變的當中。因為坐在自己變的當中看外在,越看越擔心。但是你沒有辦法和勇氣去改變這個變。可不可以改變呢?中國古老的有一種道家的辦法,我們中國很有名的,大家都知道的以孔子作代表的儒家,以老子莊子做道家的代表,這是中國傳統的兩派。後來加上印度傳來的以釋迦牟尼佛為代表的佛家文化。所以中國文化被這三家大老師主宰了幾千年。中國儒家的道理對於時代的轉變這個原理都清楚的。以孔子和孟子的教育,因為時代的轉變,社會越變越不對了。儒家的精神用中文的四個字表述:中流砥柱!什麼叫中流砥柱呢?那個時代的趨勢來了,就像我們中國的長江、黃河等的大江洪流水勢一樣浩大,是擋不住的。那麽,儒家的觀點就是,那個大勢潮流來了,不管你怎麼變都將那股潮流掌握住,我都要站在中問,不被時代的洪流衝走了。道家的觀點呢,不是這樣的,沒有用的。時代在變,你站在前面,想辦法將它擋住,使它不要衍變壞了是不可能的。你的堤防築得越高,那股時代的洪流也能超過你的堤防,並且把堤防也推翻了。道家的辦法呢,它不做中流砥柱,它覺得不可能的,連自己都犧牲了是挽不回的。道家的辦法用中文表達也是四個字:因勢利導!時代的大河流浩浩蕩蕩,你在中間擋是擋不住的。你只能夠運用智慧,計算時代洪流的速度、趨勢和方向,走到那個趨勢變弱的流頭,輕輕帶領一下,把那個洪流變平靜了,就不會出事情了。就是這兩個方法,我看來你們諸位,就是找這個方法的,擔心這個世界,擔心這個時代,都想如道家的人,站在那個勢途的下面,怎麼樣領導這個時代,非常佩服你們。至於佛家的辦法就不同了,它凡正剛開始流也好,最後怎麽變也好,最後都是沒有的。你放心好了,不要擔心它。基於以上所講的道理,所以我們了解了諸位的做法後,我還是主张,先要認識這個原理,然後自己給自己找出一個出路來,先找個人的出路,個人的思想,個人的修養,再做一個人生的規劃方針!(老師笑問:是不是休息一下,吃點水果、休息十分鐘再來)——文字整理自網絡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