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跃书法欣赏——白龙

(2023-09-15 08:53:40)
标签:

历史

文化

教育

分类: 书画论说
    
 左手的辉煌
                             ——陈跃书法欣赏

文-白龙

  篆书的传承与创新关乎文化强国建设,关乎文化脉象的赓续。承篆书之遗意,扬篆书之精神,变篆书之体貌,才能深入挖掘篆书中的各种能量,激发书写者投身篆书创作的干劲与热情。陈跃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善于从传统的物态遗留中吸取营养,萃取精华,用心感悟,已经走出一条无愧于时代的篆书探索之路。
        在《书法约言》有这样一段话:“予弱冠知书,留心四纪,枕畔及行簏中,常置碑帖时时摹仿,倍加思忆,寒暑不移,风雨无间,虽穷愁患难,莫不与碑帖俱。”这是陈跃先生很贴切的写照。年过七旬的他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与笔墨为伍,和碑帖作伴,孜孜以求,不辍临池之志,多年来其中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陈跃先生已过了古稀之年,曾因疾病右手致残,逐渐以左手代之。生活中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使其他对现实的认知也悄然发生了质的变化,书作愈加沉稳,厚重老辣,意味深长,个性也日益彰显,正如一瓶佳酿,越陈越醇厚。多年来,在国家级重大书法展览中,总能看到他的作品,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他在书法这条艺术道路上跋涉前行的身影,也深深感受到他的这份执著和虔诚。
  陈跃先生从传统入手,初以峄山为宗,日夕临写,得潇洒纵意之致。后倾心于金文与石鼓,书风大变,从大篆的书法中他获得一种笔简意丰的蕴藉之美。深入学习数年之后,从他的作品中传达出的是:简约的用笔,简约的结构,简约的意蕴。在此之后,他又回头重新学习峄山,并把简约作为切入点,以简约为中心而有所取舍,在学习古人的同时加入了个人的语言,这时他发现原来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既加深了对秦小篆书法的理解,又丰富了简约的内涵。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他夯实自己的笔墨根基,在恪守传统的前提下敢于突破前人藩篱,有选择,有取舍,大胆塑造自我。他还深入清代各家,学习邓石如的流美,吴让之的飘逸,赵之谦的跌宕,吴昌硕的厚重。更是取法于魏碑的古拙,简帛的朴拙……他一一细心揣摩,因为善学善用,下笔自能独出一格,个人风格也渐趋成熟。
  陈先生寄送的作品集, 展读他的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那扑面而来的鲜活气息,总会让人得到一种沐浴着清泉般的舒畅,其书法以醇古优雅见长。从用笔技法来看,其行笔沉着痛快,节奏韵律感强。表现在笔画中便是墨色的浓淡枯湿变化明快,长笔画更容易出现起笔浓重而尾部飞白或者破笔的效果。其起笔也不刻意求聚、藏锋的圆润,而以灵活、流动、自然为追求,收笔处或戛然而止,或稍加顿笔收敛锋芒。在笔画转接处,则以短笔虚接而寓方于圆,或以长笔屈曲以求圆转自如。陈跃先生的篆书,展现出他精熟的运笔能力。这在篆书书家中恐怕也是不多见的。其结体内敛而点画舒张,趣味迭出,既有金文大篆严谨的结字法度,又有秦小篆与简帛书的自由活泼。欣赏一副副作品,那种自由书写状态,轻松的创作心态,跃然纸上,古意翩然。他的篆书不囿于一家,揉合多家书风,笔力遒劲,意态闲雅,笔墨酣畅淋漓,错落有致,意态万千。表现出丰富的动感和顿挫抑扬的节奏,无色而具图画般灿烂,无声而有音乐般和谐,兰馨之气透人心脾。
       值得关注的是,陈跃先生的篆书更重视通过细节传达古文字的形与意,字形生动,象形之意浓厚,这毫无疑问,并非是秦刻石与《说文》所具备的,而是汲取自金文等先秦材料。这或许可以作为认识陈跃先生古文字形意观念的依据。这样可能在很多书家眼中都微不足道,但却恰恰可以看作陈先生篆书的特点之一。也不难发现,他的这些篆书作品用笔都沉着痛快,其创作中用笔与篆法的自由程度实非常人可比。要论篆书的篆法的核心所在,其实主要还得回归篆书文字形体,即陈先生融甲骨、金文等先秦文字于小篆之中,使小篆的篆法来源实际上突破人们对秦汉小篆形体的一般认识。在他的认知中,凛然规矩森严的小篆或许缺少了不少本真和趣味,而源自大篆的形体正能够予其滋养。那么,从这方面去看,他在古文字研究与创作方面做了大量的积累工作,以至于他能创作出属于自己个性鲜明的篆书。
        先生创作的篆书,其价值不仅仅是带给我们古典醇雅的审美感受,亦是通过他的书法创作实践,使篆书作为一种规矩的字形走向更为灵活放松的状态。我们除了从他的小篆书写中看到端庄、典雅、静穆的气息,更能看到书家自身的创新意识和书写自由。将篆书这一定型的形式,上升到灵动多变、古朴自然的层面带给观者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力——这就是平衡变化的程度,使篆书变得更具审美意味,这也是他篆书创作给广大学书者的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