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惠刚山水画欣赏——白龙

(2023-03-25 11:06:27)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书画论说

 

几点水墨写山河

——朱惠刚山水画欣赏

品画的时候,会被画中的景色打动,也会被画中的韵致感染。有时,看完一幅画会觉得凉爽舒适,这就是体会到了画中的气韵。画家通过作品和人们交流,用技法强调韵味,用情怀感染大家。可能有人觉得这是违心之谈,一幅画不可能看出这么多东西来最近在拜读江苏画家朱惠刚先生的作品时,就读出了很多信息。

收到年近花甲的朱惠刚老师寄来的作品集也有些时日了,薄薄一本《朱惠刚画集》收录了32幅山水画作品,整体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以表现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为基调,以墨韵之美与神韵之美相结合。作品大多以写生为主,在作画布局上得当、巧妙;技法上,用较浓的赭石勾勒,淡赭烘染,加些青绿、藤黄染树,笔墨浑厚苍润。画面构建亦颇具气势,大好河山壁立千仞,红色不艳,峡谷险峻,云卷云舒,天高云淡,景象开阔,近景数棵青松,彰显出巍巍河山之雄风。

他的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大山深处是我家》《源远流长》《江山如此多娇》等,是以古人之法,直取黄宾虹,将山水之气韵摄于内心,以充沛之情感跃然纸上,具有山水画时代精神。朱惠刚对传统绘画真正做到了以最大的力量走进去。从作品上看,的山水主要承继了派山水画的传统,表现山水的浑厚华滋润泽清新、云烟缥缈、幽远深邃与精神的传达开阔胸襟山石的峻峭丘壑的开合已经谙熟在胸,用娴熟的技法将雄伟壮阔、烟云变幻化机流溢峥嵘气象表达的淋漓尽致

细细读来,他的山水中已融入了不少文人画传统,王蒙茂密石涛清新龚贤深厚,都在他烂漫沉雄笔下有所展现。旷远幽深的景色画中烟云飘散,形成雾霭山岚淡墨皴染山石,形成毛茸茸的效果,画出石块的湿润感觉这都在强调骨力醇厚、群峰巍巍水墨轻岚、气韵高华相互融合统一。将传统山水的笔墨丘壑之美推向极致,达到水墨苍劲、风光无限的视觉效果,是平面的叠加,是深度的融合笔墨间自立须眉,以求自呈,表现山水图式上大格局、大气象、大手笔体现个性化意味。

大家都知道,现代山水画坛在黄宾虹、李可染之后对传统山水画有深刻认识的画家是不多的。朱惠刚老师一心倾注山水画,无论什么形制,他都使用了多种画法,根据自然理法想象创造,有时强调以线造型,以墨辅之,力求在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塑造中透出润泽柔和之墨韵;有时他又以水墨为主,以线辅之,在墨气氤氲、若恍若惚中,显出以丘壑立骨的构造之美。他也常常在饱满的构图中,以勾勒、点染、泼墨、破墨、皴擦相辅相成的画法表现山水由实到虚、返虚入浑的多端变化追求的是水墨和笔触的互相融合,强调的是在传统出古阐新,看重的是个人精神的传达,使自己的作品更有生命力

朱惠刚先生的山水能达到如此,是他学广,思深,学不泥,思不僵的结果。他的山水取于明清诸家,笔墨变化取之宋、从中不难发现王蒙繁富、石涛清新、龚贤苍厚,这都若有若无,似与不似,而被朱惠刚老师融入到自己的让其脱胎换骨,转化为自己的笔墨形象

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练,朱惠刚先生的山水已形成自家面目,他的创造意识建立于深厚的文化积淀本体意志的有机结合,并创作技巧和传统笔墨柔和起来,使中国山水画在保持民族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表现力。所以他吸纳古人的精华,以意象传神,由自家面貌求得自我神韵,写出了山河的韵致,有耐人咀嚼的深意,意趣之深与气质之厚他精湛的笔墨表达同时也是功夫的日积月累。在他作品中不但胜在骨法也胜在气韵积古今笔墨之于一体日益丰富厚重,真可谓道法自然

艺术之路对于朱惠刚老师来说还很漫长,将近花甲之年的他,正是在艺术之道上日臻成熟、日益丰收的时候。希望他在山水画方面继续延伸,我想他在这方面对自己肯定也有更高的要求和追求,也希望他的作品更臻佳境,相信在山水画方面会有更高的成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