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毒技术指标

(2015-12-18 09:19:41)
标签:

杂谈

闲着没事儿,索性讲讲“指标”到底是什么东西吧。股市里的任何技术指标都必然有三个要素,1、采样周期。也就是N天的最高 、最低,收盘、开盘……等一系列数值。2、计算平均值。通常的计算方式只有两种,算术平均值和指数平均值。比如MA和EXPMA。3、两个不同周期的平均值的对比或交叉。这三个要素是构成任何技术指标的基础,任何指标都是由这三个要素通过不同的周期和组合方式得出的。

    根据统计学原理,通过一个特定的周期(常为9日、9周等)内出现过的最高价、最低价及最后一个计算周期的收盘价及这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计算最后一个计算周期的未成熟随机值RSV,然后根据平滑移动平均线的方法来计算,并绘成曲线图来研判股票走势。

    以上这段文字看起来是不是很神秘,充满了技术感,实际上,这就是KDJ的算法,要想认识技术指标,先要明白指标的本质,全是一样的 ,差别只存在于三个要素的提取和组合方式。

    通过这三个要素,通常的理论,可以形成3种所谓的操作点(后面再解释为什么只能称为所谓的)。

第一种,交叉型操作点。就是常说的金叉、死叉。是由一个短期均线与一个长期均线交叉得到的。
第二种,背离型操作点。类似于多数人都知道的MACD的背离。是一个短期均线与一个长期均线的对比得到的。
第三种,极限值型操作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PSY和BIAS。是某个点与一个均线的比较得到。

    以上这些指标在任何一个免费的行情软件里,都会免费提供。聪明的中国人在以上的基础上,“发明”了很多新指标。最典型的就是“操盘手”,它在软件里告诉你什么时候买什么卖,不知道有没有人用这个赚到了钱,如果真的有,那这公司一定后悔这么便宜卖给你了。不管怎么说,这个软件是成功的,是赚钱的。怎么赚的钱呢,他在通过大量的广告拉到足够的用户后,卖给了腾讯公司,成功的赚到了钱。

    指数平均值的另一个重要代表就是CYC。这原本是指南针软件的特色,后来被发明人陈浩带到了新公司“XX50”。据说这公式的设计至今无人知晓,其实也没必要知道公式的具体算法,你知道他不过就是一种指数型平均线就足够了,和免费的EXPMA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近期在网上很多人捧为了神的黑红点、蝌蚪,也用到了指数平均的计算方式。

    为什么这么多软件都要用到指数平均呢,这是它的特点决定的,他的计算要用到之前的几个周期的平均值的平均值,所以他的波动是缓慢的、滞后的,他无法表达当前的波动,但在事后看起来显得相当准确,用在交叉型操作点上的时候,不容易出现这会儿金叉了,马上又死叉了。所以指数平均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好看”,对的,只是好看。

    指标到底有用吗?为什么看起来有的指标很准呢?这其实是个错觉,指标没用。

    先说交叉型,金叉必然发生在价格已经上涨之后,死叉必然发生在下跌之后,如果在下跌市里,当金叉发生的时候反弹已经形成了很久,那么当看到金叉买入的时候,实际已经买到了高点,假如第二天就死叉了,那么你如果遵守的话,你必然卖在你的买入价之下。
    背离型买点看起来买的比较提前,那是不是可以呢?那就要从背离的原理来看了。当一个下跌开始,短期均线开始远离了长期均线,当反弹发生,短期均线会靠近长期均线,再次下跌后,如果短期均线这次离开的速度小于之前离开的速度,而价格创了新低,这时候就形成了背离。这个背离实际是个盘整背离,只表示这个3浪结构的下跌可能会结束。但结束不意味上涨,因为下跌结束后可以横盘然后再次下跌。所以背离型指数也没有操作意义,或是说不能因为背离就买入必须有其它条件。
    极值型操作点的性质背离型是相同的,跌得足够急,足够深就会出现极值,同样不代表反弹,更不表示反转。

    这些指标的共性全是一样的“牛市里作多相对准,熊市里作空相对准”。因为无论是交叉型还是背离型,只表示当前走势的结束,所以当处在下跌趋势里,当前反弹结束,必然顶背离或死叉,后面继续跌。当处在上涨趋势里,当前调整结束,必然底背离或金叉,然后再涨。所以,对于这种指标来说,就变得豪无意义。那个红黑点 蝌蚪也就是如此,我猜测一下,红黑点就是背离,蝌蚪就是叉,背离信号会早于叉的信号。所以它目前判断下跌准,判断上涨不灵。

   也许有人会问个问题“那我在上涨趋势里用这个作多指标行不行?”好蠢的问题,如果你已经知道是上涨趋势还是下跌趋势了,那还用得着指标吗?

    现在还有很多人陷在研究指标的误区里,百害而无一利,有些人成名久已,至今没弄明白趋势到底是什么。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离正确越遥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依然看好牛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