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淮塔下的沉思

(2025-03-31 20:05:30)
分类: 散文


凤凰垂翼,丰碑巍巍,这里是徐州,这里是淮塔,纪念那场闻名中外名垂青史的淮海战役。

徐州,公认大汉之源,徐州,历来兵家必争。

徐州有句老话,没有徐州,何以大汉,没有大汉,何以中国。

这片土地,“自古彭城列九洲,龙争虎斗几千秋”,黄河流过,运河穿过,几千年战火不断灾难重重,如今她回到人民的怀抱,孕育着丰收和希望,她的新生,她的转折点,应该就是那场战役。

或者说,某种意义上,没有淮海战役,何以新中国!

所以,淮塔是骄傲的,就那么高高耸立默默无言却又震耳欲聋,纪念着那场战役,纪念着那些英雄,宣示着黑暗将要过去,黎明就要来临……

淮塔穿云,石碑上"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大字,毛主席亲书,金光闪闪,笔力遒劲,气贯长虹,破石欲出!

淮塔庄严,塔基镶嵌着数十块浮雕,描绘着战役的各个场景:民工运粮、战士冲锋、群众救护伤员……

雪松的肃穆做外套,美人梅的粉红当围巾,一种别样的素雅,迎接一个别样的清明。老人,市民,孩子手捧鲜花;机关,单位,军警献上花圈——又是清明祭奠时。

清明时节的淮塔,此时天高云淡,此时人流如织。

矮松组成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八个大字,半个多世纪了,依旧方方正正,郁郁葱葱,那是不变的誓言,那是不老的承诺。

前面应该是几个老兵吧,一身军绿不戴徽章但腰杆挺拔,就算拐杖也拿出持枪的气势,他们塔前躬身,久久无语,历史于他们,既是遥远的传说,又是切身的记忆淮塔于他们,既是精神的寄托,又是永远的怀念

一位年轻女教师正弯腰为孩子整理红领巾,背景是那八个松柏大字。两代人的身影在阳光下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景——历史与当下,记忆与未来,在此刻交汇,在此刻传递。

淮海战役总建委的五人雕像,被盛开的海棠花掩映,依旧那么高大伟岸,他们坚毅的目光,依旧看向星辰大海,那是现实版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他们摆下的战场,就在这里,就在这里。淮海战役博物馆,世界最大的陆战博物馆,带着历史的重任,执着的再现当年的点点滴滴

一座现代化的纪念馆,容纳了那个年代,一个高科技的纪念馆,最大限度的还原了那个场

馆中有大量资料,多处实景复原,声、光、电的完美运用,带你穿越到1948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炮火,硝烟,厮杀,混战……

两军对垒,一个五十万,一个八十万,一个飞机大炮,一个小米加步枪。似乎力量悬殊,似乎胜败立判。

但有一支力量,正铁流滚滚,那是独轮车的昼夜不息,那是担架队的冒死上前,最后一粒米拿去送军粮,最后一寸布,拿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好儿郎,参军上战场!

独轮车,推出了人心向背大后方,奠定了战力的坚强那是托起的力量,那是拱卫的力量。伟人那句感慨,回荡在淮海大地,这是人民的胜利。

这一战,摧枯拉朽,这一战,攻守易位。这一战,吹响全国反攻的号角。

淮海战役烈士陵园,你是红色的景点,你是永恒的精神符号,你是血与火的年代,你是一个民族的生死攸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人民,只有人民,还是人民。

走出纪念馆,阳光明媚,脑海忽然回旋着一句话:往前看,那里有国泰民安,回首,那里有民族危难

络绎的人群,成批的学生。这景象,与纪念馆中那些黑白照片形成鲜明对比——片上,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是衣衫褴褛的民工,是伤痕累累的士兵。眼前这太平景象,一定是那些长眠地下的英灵所期盼的吧。

再看淮塔,依旧那么高耸,纪念着那场战役,纪念着那些英雄,代表着黑暗早已过去,黎明早已来临……

淮塔巍巍,松涛阵阵,山河已无恙,江山如您愿,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而我辈后世,更该不愧先烈,奋发自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