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德响的博客
李德响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36
  • 关注人气:1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鞭炮阵阵,军号声声

(2025-03-21 20:39:06)
分类: 散文


阶铺展,层层递进,望母峰顶,一剑穿云。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几个大字,银钩铁画,傲然天地。

阴云变幻松涛起伏一派苍山如海,西风烈烈。这天气,最适合回忆峥嵘岁月,这意境,最适合瞻仰这纪念碑巍峨猛然间,鞭炮阵阵,军号声声,一个在眼前,一个在空中

这是独属于茅山纪念碑的军号奇观,这是独属于茅山纪念碑的纪念模式,每逢纪念日,人们在此燃放鞭炮聆听军号,以独特的方式致敬英烈。今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八十周年,更是鞭炮声碎,军号声咽。

军号声声,它跨越时空,将历史的悲壮与今日的繁荣相连。鞭炮阵阵,它除祟纳吉,将国泰民安的华章尽情歌颂。鞭炮是幸福的告白,军号,是先烈的回应——这盛世如你所愿,这盛世,你我皆想。

军号声里,群山静默,承载着不灭的红色记忆鞭炮声中,高碑肃穆,宣誓着这个民族永不屈服的誓言!

茅山,这座中华道教名山本就秉承道家凛凛的风骨,在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成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核心。根据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的记载,苏南军民在此与日伪军激战5000余次,毙伤俘敌4万余人,70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成为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

那些硝烟,那些冲锋,一定伴随着声声军号,在这莽莽群山一次次的响起如今,音穿透八十年光阴,在纪念碑前苍劲的松柏间流转,它轻抚浮雕上持枪跃进的战士衣襟,惊起群白鸽掠过花岗岩基座。刹那间,时空的界限变得模糊,我看见历史的褶皱正被这号声层层翻阅

陵园入口处,陈毅粟裕横刀立马,指点江山,青铜浮雕里凝固着新四军战士的冲锋姿态。手指抚过凹凸的纹路,那里有韦岗伏击战的炮火,夜袭新丰车站的月光,延陵大捷的欢……

纪念碑的基座镌刻着"1938-1945"的时间指引,碑顶的“N4A”标志宣誓着那支部队的番号。它在无声的诉说着,在这崇山峻岭间,那支军队还在,还在!随军号声声,它走进护佑中华的史册里,随鞭炮阵阵,它永驻百姓血与火的记忆

军号,我看到了你,浮雕群像中,位战士手握军号,单膝跪地目光炯炯,你铜质的音符在群山环绕有孩子抚摸着你,赋予你别样的光泽。在这精神的高地,在这红色的沃土,这亮闪闪的颜色,是比青铜更永恒的传承结晶。

军号,我看到了你,新四军纪念馆的玻璃展柜里,锈迹斑斑破损身残解说员说,1941年塘马战斗中,司号员在身中七弹后仍用最后气力吹响冲锋号,直至鲜血染红铜管

军号声声,穿越时空,老百姓看到了你!

那是1997年除夕夜,居民李冬贵在纪念碑前燃放鞭炮时,意外发现空中传来嘹亮的军号声。一时间“小号手显灵”的传说在民间绘声绘色——那名16岁的新四军号手英灵不灭,魂归故地这故事越传越奇,名字就是“丰碑奇号”。

当然,科学揭开了谜底。这是一“建筑设计上的巧合”,是声音与建筑物巧妙组合的声学奇观。尽管真相已明,但老百姓执着于小号手的故事,军号声仍被视作先烈精神的回响。正如游客所言:“科学解释理性,传说赋予感性,两者共同守护着历史的温度。”

我也偏向小号手的传说,甚至不希望专家出来多言,既然神奇,就交给莽莽群山吧!既然是军号,就交给曾经的号手吧!冲锋也罢,集合也罢,他们是旌旗十万斩阎罗的鬼雄,他们是人生处处是青山的先烈。凭一息军号,与我辈相通借一把军号,与我们互动。这是声学的巧合,更是民族精神的共鸣。

我喜欢茅山纪念馆馆长孙志军的那句话“纪念碑的军号声,既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未来的警钟。”这让我响起我们的国歌,那激昂的旋律里,有太多历史的风云,屈辱与苦难交织,奋争和前行同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与国歌一起,与军号一起,永远在国人的基因里警钟长鸣!

看吧,那走来的,是一队红领巾,那脖子上的鲜红,与军号上的红缨一模一样。他们在纪念碑前举起右手宣誓的童音在山峦回荡,绽放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我瞬间懂得:那穿越时空的军号声,始终在寻找新的共鸣一代,又一代

鞭炮阵阵,军号声声,回首中的纪念碑渐渐隐入苍茫,但军号声的余韵仍在脑海轰鸣。八十载春秋飞渡,青铜会氧化,花岗岩会磨损,但镌刻在民族脊梁里的精神符号,永远在血与火中淬炼,在代际传承中新生一如这鞭炮阵阵,军号声声,在句容这片红色的土地间回旋,回旋天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挖野菜
后一篇:淮塔下的沉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