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舍,时光如流,当雪花再次万物一色,伴着2023的大门缓缓关闭,2024的大幕也徐徐开启,不管如何,2023还算功德圆满,敬自己一杯酒,将曾经的酸甜苦辣一饮而尽。迎着2024的笑脸,送自己一束鲜花,祈愿一个锦绣前程!
年终回首,一眼数十年,那个出生农家乡土,长大进矿做工的小伙子,已经虚度52个春秋,似乎变了很多,似乎还是那个本性,不改乡野一株粗枝大叶的玉米。
根基扎于乡土,枝叶发于城市,对田园就有了天然的亲切,笔端一片一片金黄的庄稼,口角一羽一羽远飞的蒲公英,这贯穿了我的一生。
我是个念旧的人,这么多年,最爱的,还是回乡的路,每次回老家,车窗外掠过的田地和树木总带给我一波一波的惊喜,那些熟悉的地名让我的情怀在童年,少年,青年中游走,久久沉醉,不舍醒来。
青山泉,多美的名字,这是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故土,拥抱了我的父母,也最终会拥抱回归的我,我的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抽穗,结果。庄稼地里连绵的青纱帐,田埂两边蹦跳的小蚂蚱,老农吆喝耕牛的悠扬呼唤,儿童放飞纸鸢的欢快叫喊,这黑土地的一切一切,给了我梦想的金种子。父母兄弟,朋友玩伴,走乡的货郎,挑担的小贩,在我心中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这些鲜活的影像经常围绕着我,让我频频回首,于是,我把他们一个个的收进稚嫩的笔端,汇聚成一本薄薄的《故园之恋》。
随着年龄的增长,脚步开始走出故乡,那些名山大川,不因我的卑微而对我怠慢,只要我来,就是有缘人。在仰望神山,俯瞰圣湖中,我的灵魂一次次的摆渡,我想记录我的足迹,留住人生的精彩,在它们倏忽而过时,用文字将它们定格,每个和文字对话的夜晚,都是灵魂的再次享受,每每灯下疾笔,都再次领略生命之美。
从印度的泰姬陵,曼谷的湄南河,两河流域的巴格达,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这些曾经的遥远,让我一步步走出井蛙的生活,世界这本书,越翻越诱人,最终发现,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棵梦中的橄榄树,为了它,我《身向中东那畔行》,不怕流浪,流浪远方……
感谢我的乡村生活,它是我文学的灵感和创作的源泉;感谢我一带一路的漂泊,它让我开阔眼界放飞心灵。多少次一个人静静的坐在老院,幻想着: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像刻舟求剑的那个古人,希望用成年人的身躯,在岁月的大船里,凭借老屋的点点印记,梦回曾经的段段温馨,于是,顿生许多所感所悟,反哺了今天的所遇所求。
走进文学才会发现,即使是个小人物,也可以让生活变得高雅,当一朵花就是一个故事,当一餐粥就是一个传说,书香熏染的家常自是妙不可言,文学沐浴的灵魂早已自带光环,采菊东篱,悠然南山,独坐幽篁,空谷幽兰,燕雀只要朝凤,也必五彩斑斓。
岁月厚我,让我有一个文学的爱好,岁月厚我,让我在文学里拥有一寸井水,《中国煤炭报》,《阳光》,《作家.新视野》,《青春.汉风》……这一个个的文学刊物有了我的名字,也逐渐让我拥有了一个身份,从市作协会员到省作协会员,到中国煤矿作协会员,这些社会的鼓励和认可,是我人生的果实,不算丰硕,也算甘甜,支撑了明天更多的憧憬。
文学,拓展着我的人生,文学,瑰丽着我的梦境。我阅读书,书滋养我,我打开书,书更打开我,在这里,我就是国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胸怀激荡,肆意挥洒,我巡视我的江山如画,我指挥我的千军万马,我播下种子,我浇灌希望,我快意-人生。
日历后翻,日子前望,余生的蓝图又多几分色彩,工作,勤恳如旧,理想,以梦为马。在自己的爱好里耕耘,每一分收获都那么甜蜜。为自己的生存辛苦,每一秒都那么踏实。生存由工作保障,快乐让文学当源,二者珠联璧合,龙凤呈祥,定会舞动我的人生,笑对夕阳漫天。
作为徐矿集团的一线职工,我吃的就是乌金饭,徐矿系统火热的生活就是我成长的沃土,做徐矿人,写徐矿事,也注定是我关注的主旋律,我只叹我的笔太轻,写不尽徐矿人的火热情怀,我只想我的步跨的更大,走遍徐矿的每一个角落……
独立阳台,依栏远望,此时此刻,华灯初上,万家灯火,新年既至,许个愿吧,惟愿山河锦绣,烟火团圆,让我这样的老百姓和亿万普通人一起,自在的看花怎样开,看水怎样流!
手持一卷,轻嗅书香,玉壶光转,彼岸霞光,我看到了2024的朝阳,在天际缓缓升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