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焦作地区的药王庙遗存

(2018-12-13 20:01:39)
焦作地区的药王庙遗存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怀川大地行医施药、居住先后达26年之久,受到山阳百姓的爱戴和祭祀,称孙思并建了很多药王庙,现存且影响较大的药王庙遗存有以下三座。
    山阳区李贵作村药王庙 药王庙位于山阳区百间房街道办事处李贵作村北,相传是“药王“孙思邈在这里炼药传医论道和治病的场所,历经元、明、清和当今多次修建。据有关史料记载:东汉时期,现庙宇附近建有嵬王庙,南北朝时依然有遗址。据宋代《修武县志)记载,隋文帝年间,在其遗址上建有天仙庙。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孙思邈在天仙庙后结草为芦,挖井取水,种植千
头柏,炮制草药,往返于太行山之间。据药王庙《昭惠王灵感记》唐碑刻记载,孙思邈自32岁始,长期居住天仙庙(今药王庙),先后长达26年,居住最长时间为8年。唐代昭惠王李建臣曾把天仙庙作为行宫,与孙思邈交往,并扩修了庙宇。明代《修武县志》记载,宋神宗照宁二年,昭惠王行宫正式改为药王庙,香火
鼎盛期间,药王庙面积占地300余亩。清代道光三年(1823年)和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重修药王庙,庙观又有所扩大。现存有药王井、药王柏、透灵碑等文物。
    博爱县圪挡坡药王庙 位于博爱县城西北约7.5公里的太行山之南,分两进,中隔一庭,大殿锦帐帷幔中藏孙真人之像,身穿花袍,足踏御靴,头戴顺天冠,赤面慈颜,五绺长髯,塑像魁伟。两旁诸神罗列,状颇威严。据《博爱县志》记载:唐高宗李治永徽元年(650年),黄河中下游流域发生瘟疫,孙思邈闻讯来到今博爱县月山寺西侧、丹河东岸的圪挡坡行医,为群众治病,大量制造屠苏酒等防瘟药剂,广为散发,扑灭瘟疫。唐永淳元年(682年),孙思邈病逝于圪挡坡。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孙思邈被追封为“妙应真人”,因此,后世又称
他“孙真人”。当地百姓为纪念孙思邈遏制瘟疫流行,便在圪挡坡依山修建了药
王庙,长年祭拜,并形成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庙会,后又在庙前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药材大会。1840 年鸦片战争后,圪挡坡会期,有外商前来圪挡坡赶会,采购四大怀药和山区土药材。因怀庆府所产的怀药在此集散,在解放前,圪挡坡庙会已经成为四大怀药交易会。
    沁阳市合作街药王庙木牌楼 于沁阳市老城区东北隅的合作街药王庙内。碑载:“庙创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初峻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后增修四圣殿、对庭、潇洒阁、东禅院。药王庙建成后,成为各方药商祭拜药王、洽谈怀药贸易的中心。现仅存木牌楼和东西对庭。药王庙木牌楼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屹立于长10.5米、宽3.2米的台基上,为四柱三间牌楼式建筑。四根立柱一字形排列,每根立柱前后均有抱鼓石,正背两面的枋额华板均为透雕木刻。匾额“济世慈心”,木刻内容有人物故事、锦禽花卉、祥龙瑞兽等。主题画面饰以贴金装饰,富丽堂皇,形成一条自然完美的艺术画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枋额雕饰上,正面凤在上、龙在下,背面龙在上、凤在下,有其一定的社会意义。尤其是该牌楼吸收石枋的优点与古建筑顶饰相结合,更吸取前代牌楼的精华,使之风格一新,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精品。

                        (人文编号:2013129)李庆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