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等级分明的焦作丧葬习俗

(2014-06-05 19:51:12)
标签:

文化

孝子

长子

灵床

孝帽

  等级分明的焦作丧葬习俗

   

    焦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民风淳厚,古时候,等级观念充斥于人们方方面面的活动中,三纲五常等级分明,其表现莫过于丧葬格式。人一旦亡故,其后事即被当成大事处理,但在办事程序、丧葬格式上却是长次有别,讲究甚多。

   拉孝纸:亡人的子女必须用正方形的白纸两角对折,尖角朝上,用麻纰系在头上,侄儿们是两边对折成长方形系在头上。远近有别,这就是等级。

   挂白纸块:白纸折叠,交错剪制,掂起上角散开,按男左女右的方式挂在大门外,路人见此即知亡者为男或女。

   守灵:孝子们的排列格式是男女分别排列于亡人左右两侧,尤如帝王坐朝,臣子排于两侧一般,长次有序。以房屋的面向而论,左为上,灵床放正屋,特殊情况的灵床也得面对通道。亡人头朝外,面朝上,平停于灵床之上,孝子们男左女右分列于灵床两侧,如门面朝南的正屋,男孝子列于灵床东侧,女孝子列于灵床西侧。长子、长子妻在前,余孝子按顺序排列于后。顺序就是等级,非特殊情况,长子及长子妻的位置是不可取代的。

   孝子的穿戴:孝子及其孝子妻的穿戴相同。头戴白布做的倒扎帽,帽前边缀长方形麻包片一块,再缝上对称且未经弹轧的棉花,要求含九个籽,俗称九籽棉。身穿丈六白布做的孝衣,斜披白孝布,腰系青麻纰,白裤扎裤腿,脚穿按规矩裱制的白鞋。孝女着装同孝子,只是在出殡时多了个孝帽戴在头上。孙子女们此时只穿件白孝衣,头上戴顶白孝帽即可。带“重”字的孙辈人的孝帽上还要点缀点红布,再下一辈站在五服头上的那一级,头上戴顶全红的小孝帽,向人们显示亡者生前福分不小,见到了从自己数起的第五世人。

   领大头:由长子担任,长子不在的由长孙替父行孝。余子可站于兄长两侧帮领,有拉灵车项目的可在前面拉灵车。此处的长子是受人关注的“主帅”,出尽了风头,赚足了眼球。俗话说:会生是长子长孙,不会生是麻秕子金,传统格式在此可见其一二。

   打幡:用活柳树的分枝制成,上挂招魂幡,起灵时由长孙揹至坟地,下葬后插于棺材小头前边。此物在不经意间经亡者之躯濡养,几年后可长成参天大树,也算是死者对天地间的最后一点贡献。

  上祭:此处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理数发挥到了极致。其顺序为:忙供、老舅家、舅家、孝子、侄儿、外甥、其他。这里除不可颠倒的传统顺序外,还显示了劳动者至上、受劳者至上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摆老盆:由长子妻担任,长子妻不在的由长孙妻替代。用瓦盆制备,盆底钻孔若干,越多越好,盆中盛碎焦花及其他杂食,起灵时由长子妻抱住,在灵柩前旁边的石头上摔碎,个别用劲不当摔不碎的,由女执客眼明手快地用石头砸碎。

   送葬队伍:前后顺序为响器、纸扎货,现代人还加上孙女端花盆,孙辈人捧亡者遗照等程序,再后边是长孙打幡,长子领灵柩,女孝子柱哀杖哭祭,其他男孝子随后,外甥或他人抬减汤罐,一会儿往地上洒一点,俗称迷魂汤。执事位置不定,负责整个队伍的安全行进兼撒纸钱,此钱俗称买路钱,此队形犹如帝王出游,前呼后拥威风八面,体现了亡人为尊的中华传统。

   坟墓的排列:以长辈为上,左为上排列。有马道的以马道为上,同辈中离马道近者为上。一、三、五等单数者在左,二、四、六等双数者为右。各自的妻妾均按顺序排列与男子的外侧面。这种排列方式方方面面都显示出了等级差别,家供的祖先牌位其写法也是如此。

   上述仅为焦作葬俗习俗中的一部分,仅此可见其精神之所在。

                 (赵伟臣)

(人文编号:20146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