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欣赏山阳桥足布 看咱焦作战国钱

(2013-09-18 19:38:49)
标签:

人文

类型

买东西

翁树培

钱文上

文化

                  欣赏山阳桥足布
                  看咱焦作战国钱
                                                  
http://epaper.jzrb.com/jzwb/rmp/1/82/2013-07/22/22/res01_attpic_brief.jpg看咱焦作战国钱" TITLE="欣赏山阳桥足布 看咱焦作战国钱" />
山阳桥足布正面

http://epaper.jzrb.com/jzwb/rmp/1/82/2013-07/22/22/res03_attpic_brief.jpg看咱焦作战国钱" TITLE="欣赏山阳桥足布 看咱焦作战国钱" />
  山阳桥足布反面
  冬 芽 摄
 

    前不久到古玩市场闲转,偶尔在一个小摊儿上见到一枚应该是战国时期的桥足布,其面文赫然是金文的“山阳”二字。咱们焦作不是古称“山阳”吗?那么这枚“古钱”是不是就是大名鼎鼎的古泉界奉为珍品的“山阳布”呢?

   看到这枚钱币,心中不免暗自激动,但表面上还不能流露出来,何况此枚钱币是真是假还不得而知。于是,装作看其他的方孔圆钱,且拿出放大镜认真查看,然后表现出不屑状将其丢入钱堆,再仿佛不经意间拿起那枚“山阳布”,看后说一声“也不到代”再次放弃。摊主此时还未开张,急于做成一笔生意,就极力向我推荐他的“宝贝”。见此,我感到“有戏”,就再次拿起那枚“山阳布”问价。摊主的报价自然不低,但我以“不到代”为由和他讲价,且从形制、锈色、分量等多方面为“不到代”找理由。摊主看说不过我,只好降低报价,最终,我以自认为满意的价格拿到了这枚“山阳布”,并在成交后告诉他,我购买此枚“不到代”的古币只是为了作为“焦作古代钱币”的资料,因为焦作古称“山阳”。对此一无所知的小摊主居然很惊讶:“山阳”就是焦作呀!又学了一招!

   回到家中,立即上网、翻书查找资料,一为求证此币的真伪,二为从史料上加深对“山阳布”的认知。经过长时间的求证,我对此币的真伪依然不能最后认定,但觉得是“真币”的可能性很大。买东西时我作为“不到代”的理由而提出的诸如形制、锈色、分量等方面的因素,此时却成了我感到“到代”的证据——此币形制规整,红斑绿锈深入铜骨,尺寸为通长4.6厘米,首宽1.7厘米,足宽2.9厘米,厚0.2厘米,重量为12.7克,考虑到古代用范铸币时经常出现的误差,此币从尺寸与重量上看应该与“一釿布”近似。

   更重要的是,通过查找资料,我对“山阳布”的相关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过去没有这枚古币时,是没有这般积极性作深入了解的。

   桥足布为战国前期魏国所铸,形制特点为:平首,方肩或圆肩,双足以弧裆相连,看上去若桥拱,故称“桥足布”,也称“桥裆布”。因钱文多有记重单位“釿”字,故又称“釿布”,有“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种,其换算关系应为二釿布相当2枚一釿布或4枚半釿布。一般来说,二釿布通长约6.5厘米,重28克左右;一釿布通长约5.2厘米,重14克左右;半釿布通长约4厘米,重7克左右。桥足布因铸造精良、足值厚重,一直受到藏家的追捧,较常见的如“安邑一釿”“安邑二釿”“禾(梁)一釿”“釿”等,还有一些稀见品种,如“垣釿”“山阳”“言半釿”等,为古钱名珍,一般很难见到。“山阳布”色古质厚,一向被藏泉家称之为罕见之品。

   清末民国时期的文化名人丁福保在其所著的《历代古钱图说》中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八年封嫪毐为长信侯,赐给他的封地是山阳,命令嫪毐居住在那里”的记载,定“山阳布”为嫪毐在山阳时所铸。但据有关资料考证,嫪毐受封的地方在现今陕西省的商周一带。陕西是秦国旧地,一向铸行圜钱。秦相吕不韦受封文信侯,封邑河南(在今河南洛阳市郊),原是魏国的地方,尚且也铸行圜钱“文信”而不铸布币。因此嫪毐即使曾经铸钱,也应该是铸圜钱,怎么会铸行布币呢?因此,这种说法肯定有错误。

  “山阳布”无论铜色与钱制,均与“安邑二釿”“晋阳二釿”等三晋布币无丝毫差异,虽然钱文上没有记载重量,但从它的形制来看,也应当是“釿布”。这说明“山阳布”与“安邑二釿”等布属同一类型,都为三晋布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五年命令将军蒙骜进攻魏国,攻克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这里讲的“山阳”应在今河南省怀庆地区,战国时属于魏国,后为秦国所吞并并封给长信侯,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焦作。“山阳布”的形制既与魏布相同,面文又与“魏国‘山阳’”的史料相符合,因此应当是魏布而并非秦国货币。

   山阳城因在太行山之南黄河以北而得名,战国属魏,秦时为长信侯之封地。东汉末,汉献帝被贬封为山阳公而居于此,山阳城因此闻名于史。古山阳故城在今焦作市东南2公里处,现存之山阳城遗址为汉代山阳故城。山阳城虽历2000载风雨沧桑,现仍巍然屹立,今人感叹之余,犹可见当年之盛景。现手边拥有依然存疑的古“山阳布”,但使人有“窥一币而知古山阳风华”之感,心中是颇有感慨的。“山阳布”为古泉之大名誉品,真品存世寥若晨星,自清代以来,就为众名家追捧之对象,有幸藏之者皆视若拱璧。清乾嘉时期之名家翁树培就有言:“山阳古币,色古厚重,世称罕见之品。”既然如此,作为焦作人,手中的此币不管真假,我也聊以满足心愿了。冬 芽

(人文编号:20137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明悼毛皇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