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文穆公祠

(2012-10-29 15:55:04)
标签:

穆公

四川

元史·吕域列传

元仁宗

硬山顶

吕文穆公祠

许保金

 

http://epaper.jzrb.com/jzwb/rmp/1/82/2012-06/04/16/res01_attpic_brief.jpg
 

    吕文穆公祠即吕域祠堂,坐落在博爱县月山镇西庄村。《元史·吕域列传》记载:“吕域字伯充,河内人。”即今博爱县月山镇西庄村人。

    吕文穆公祠坐北朝南,青砖砌墙,木制大门,有木门槛,石门墩。大门两侧砖墙里各竖嵌石板一块,上刻吕氏辈分。大门上面砖墙里横嵌一块石匾,上刻“吕文穆公祠”。据吕域后裔吕略祥介绍,吕文穆公祠始建元代,毁于元末明初战乱,后多次修缮,不幸又毁于明末清初战乱。现保留的祠堂有明确记载的是清嘉庆二年(1797年),族人照原样重修的。吕域祠堂文革时又遭重创,近年吕氏族人再次对祠堂进行了大规模修葺。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一明两暗,暗间有两格扇窗,脊吻齐全。正脊两边有龙吻,垂脊前有跑兽。硬山顶,上覆灰筒瓦,瓦当图案有龙、兽。横额为通枋,枋上柱头为花拱;暗间上斗拱为花拱,明间上斗拱为莲花拱,室内有两明柱。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顶,上覆灰筒瓦,室内有两明柱,前卧枋上每间有一花拱,上有雕刻精细的花纹。大殿前有一座四角亭,是清嘉庆三年建立。亭内有四根八角石柱,高三米,鼓式柱础。正面两根石柱上刻有对联一幅:“手泽千秋千秋手泽传德泽,馨香百世百世馨香赖书香。”正面有横额枋,卧方上有一花拱,正面为凤凰回头看牡丹,背面为荷花图案,下刻一麒麟。亭内四角四个垂柱,垂柱雕刻莲花。亭顶卷棚式,中间左右两垂脊,四角各有一叉脊。灰筒瓦覆盖,瓦当有福、兽等图案。祠堂保存基本完好,雕工精湛,建筑艺术很高,对研究清代建筑风格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据吕域后裔吕略祥、吕泽丙及吕氏族人考证,该祠堂是目前全国幸存的唯一有关吕域的历史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及文物研究价值。

   《元史·吕域列传》记载,吕域于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年),“十二月,以疾卒,年七十八。追封东平郡公,谥文穆。”在中国古代,帝王对大臣的封谥是对死者生前功绩和品德的高度概括,封谥遵照一定的谥法:“道德博闻曰文,布德执义曰穆。”

   《元史·吕域列传》载:“廉希宪宣抚京兆,聘许衡教授生徒,域从衡学。衡为国子祭酒,举域为伴读,辅成教养,域之功为多。”元宪宗五年(1255年),由廉希宪(时任陕西宣抚使)推荐,许衡为京兆(今陕西西安)教授,吕域跟随许衡学习。许衡任国子监祭酒时,推举吕域为伴读,辅佐恩师许衡教授蒙古子弟学习先进的华夏文化,且“功为多”。元仁宗即位后,召拜吕域为“翰林侍读学士”。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吕域授四川行枢密院都事,驻于成都。任职中出计谋,使元军未动干戈,合州,泸、崇庆、万等州相继投归元朝,从而避免了四川生灵涂炭,“巴、黔民感域与德辉(即李德辉,时任四川的元大臣)之惠,并祠事之。”遗憾的是,吕略祥、吕泽丙等吕域后人曾到四川这些地方搜寻考查,均未找到与吕域相关的祠堂及遗迹。“域亦以平定四川功,诏赐金织衣、弓刀、鞍勒、白金,升奉训大夫、四川行省左右司郎中。”“(至元)三十年(1293年),改华州(今陕西华县一带)知州,劝农兴学,具有成效,及代,民争留之。”正因为吕域在陕西为官时政绩卓著,故而陕西省将吕域列为“陕西省历史名人”,并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里为其树碑立传。

    吕域不但道德高尚、博学多才,而且施恩布德、广行仁义。吕域被朝廷谥“文穆”,实至名归。

(文史编号:20126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