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盆窑黑陶

(2012-10-27 18:08:08)
标签:

王正龙

盆窑村

黑陶

红土坡

烧制

盆窑黑陶

杨 帆

 

http://epaper.jzrb.com/jzwb/rmp/1/82/2012-01/16/18/res01_attpic_brief.jpg

盆窑黑陶传人王亮亮展示自己刚刚制成的镂花黑陶陶瓶胚胎

 

    位于太行山脚下的沁阳市山王庄镇盆窑村与山东日照、陕西秦塬、河北馆陶并称为中国四大黑陶之乡。盆窑黑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在唐朝时被列为贡品,明清时期被选为皇宫、颐和园的陈列品,1914年获“万国商品赛会”及马尼拉“世界商品赛会”金奖。2009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盆窑村因世代烧制陶盆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唐朝武德三年,王世充部将宋王泰镇守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一带),军中所用的瓦盆、瓦瓮、瓦罐等器物,皆由万善烧制。当时,万善村北边有个红土坡,坡下的土特别适合制陶,村民在红土坡挖洞建窑、采泥、做坯、烧窑,吃在窑上、住在窑上,慢慢红土坡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村落,大家称这个村落为“盆窑”。

    武周时,盆窑村烧制的陶盆、陶香案被武则天列为贡品,称御制黑陶,并犒赏布帛三千。明朝时,盆窑黑陶达到鼎盛时期,可以烧制两尺多高的大炉鼎、一尺多高的坐鼓、五尺多高的大鼓瓶,除此之外的花盆、鱼盆、寿缸、青狮、白象、福鹿、孔雀等黑陶器具,都深得皇帝喜欢。

    清光绪年间,盆窑已发展到东沟、西沟一百多户人家,用于制作黑陶的木轮达到百十盘,在原来的黑陶器物基础上,又增加了带盖瓮、蒸馍盒、花鱼盆等新品种,这些陶器色黑釉光,敲击能发出铜器的音响,很受人们喜爱。据传说,盆窑村张子和在北京开有一家黑陶货栈,光绪皇帝有一次出游时,看到货栈门口摆放的炉鼎、香案十分精美,就下旨让他把这些黑陶送到宫中。从此,“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硬如瓷”的盆窑黑陶名气越来越大,各地前来订货的越来越多。

    一直以来,盆窑的陶窑都是各自为战,互相之间不相往来。光绪年间,盆窑东沟出了个叫韩万金的制陶能人,他倡议在村里进行制坯、烧窑大比武,此活动激发起了制陶人的积极性,韩万金、郑平江、魏继行、韩振六等四人凭着高超的制陶技艺脱颖而出,他们制作的黑陶胎薄、型准、底平、身正、口圆,色泽好,式样大方。

    民国三年(1914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在旧金山举办“万国商品赛会”。当年3月,在巡按使田中玉支持下,河南省组成“筹备巴拿马赛会河南出品协会”,征集禹县钧瓷、开封汴绣等河南土特产品100余种、1000多件赴美参加展出。由张义和、王太新制作的牺形墩、妇庚卣、已亥鼎、团樽、象鼻鼎、鱼纹壶等14种黑陶精品送往巴拿马万国商品赛会展出;随后,这些黑陶又应邀参加马尼拉世界商品赛会(世界工艺品展览会)的展出。在这两次商品赛会上,盆窑黑陶均获得金奖,被英国制造家和英、法、美等国商人誉为佳品,并赠英文函件赞赏。英国人还把展出的盆窑黑陶展品拍成图片、画出图形,配以精彩说明文字,编印成四集一套的《黑陶图谱》。

    海外参展和获奖大大激发了盆窑制陶人的热情,盆窑黑陶得到迅速发展,到抗战时期,盆窑村家家木轮转,户户窑冒烟,共有130多户从事黑陶生产。器型也从单件发展到套件,从盆瓮缸罐发展到仿古铜器、瓷器、木器、漆器、竹编器等,花样繁多,品种齐全。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中原地区遭受严重的蝗、旱、涝自然灾害,盆窑黑陶也走向衰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得到恢复。到1955年,全村黑陶生产发展到150多家,每年能生产各种器物20多万套。在保持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盆窑黑陶还多次大胆地改进制陶技术,吸收了轮值、模塑、注浆、手工等方法,并用刻画技法在陶面雕铸浮雕。在烧制上,根据不同要求,分别有毛光、乌光、漆光等不同品种。造型上也更加美观、古朴,生产出了仿古、移植、复制、工艺、观赏、实用六个类别100多个品种。

    1982年,沁阳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连续几天的山洪使盆窑村的几百座陶窑垮塌。也就在这个时候,大量物美价廉的铝制品、塑料制品进入百姓家中,陶制的盆盆罐罐逐渐被人们淘汰,盆窑黑陶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这个时期,全村能转动的木轮子屈指可数,仅有王正成、王正龙等寥寥几人坚守着盆窑村传承了上千年的黑陶制作这块领地。他们顺应时代发展,把传统黑陶工艺与当代社会需要相结合,烧制出黑、红、白、灰各色仿古铜器、瓷器、木器、竹器等。

    今年60岁的王正成是王太新的三世孙,他自幼学习黑陶烧制技术,熟练掌握了黑陶烧制工艺。他吸收红陶、白陶的精华,应用了堆塑、浮雕、贴花、镂空等多种技术,成功烧制了高达2.5米的巨型黑陶贴花八仙宝瓶。2006年,他又成功烧制出蛋壳陶高柄杯,这尊蛋壳陶高柄杯高25厘米,杯口直径8厘米,杯底直径4厘米,杯体最厚处1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量仅有75克。

  今年30岁的王亮亮是盆窑黑陶的后起之秀。他17岁开始跟着父亲王正龙学习黑陶烧制技艺,掌握了黑陶制作的精髓。2011年5月,他携带制陶器械参加了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制作的黑陶工艺品倾倒了许多参会代表。

    黑陶是我国陶器中的一枝奇葩,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历史传承性。目前,沁阳市已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黑陶古窑遗址制定了保护措施,决心把盆窑黑陶打造成沁阳市品牌名片,相信盆窑黑陶必定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再现鼎盛时期的辉煌,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文史编号:20121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