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村村名由来
王明彤
府城村位于焦作市西南5公里处,现隶属于中站区府城街道。府城村名称的由来,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也是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可以寻觅到历史老人的一点踪迹。
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府城村村名和府城遗址关系十分密切。府城遗址早在夏代就有了,是商汤身为夏代侯伯时的封地。后来,商汤以府城遗址为前哨阵地,渡过沁水和济水,击败了夏朝最后一个帝王——夏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夺取统治大权后,商汤就大封诸侯国,把自己原来的封地分给了自己的儿子,并起名叫“雍”。商王朝第八任统治者雍己——商汤第四世孙就出生成长于雍,并创造了古雍城历史上最繁盛时期(鹿村、嘉禾屯、敬村等村也因此而得名)。在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周王朝时期,府城遗址(古雍城)仍是王室的分封地,名字依然叫“雍”。
相关史料记载,雍在春秋时期属于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属于魏。战国末期,著名商人吕不韦就曾经在“雍”经商居住。《史记》记载,吕不韦靠玩弄手法一度掌控秦王朝大权,封文信侯,曾两任相国。《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通吕不韦。”吕不韦害怕始皇帝知道后于己有祸,就为太后送去大阴人嫪毐。太后与嫪毐曾在“雍”居住,在太后旨意下,“嫪毐封长信侯。予以山阳之地,令毐居之。”(史记·秦始皇本纪)。后嫪毐反叛事发被车裂,太后冷居于雍,吕不韦被迫辞去相位。秦王政责令吕不韦离开都城咸阳回河南老家居住。吕不韦没有回黄河以南的老家阳翟(现巩义市),而是到了他曾经经商居住并认识赵太后(原来叫姜姬)的雍城,想在此度过残生。吕不韦在路上时,“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即生杀掉吕不韦之心。就在吕不韦刚到雍城时,收到秦王政“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的赐死书信。吕不韦大怒,有心起兵反抗,但又想到“吾以贾人之子,阴谋人国,淫人之妻,杀人之君,灭人之祀,皇天岂能容我哉”,自己已经兵不血刃把秦国基业变为吕氏基业,现在掌握秦国政权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兴兵去和谁拼斗呢?乃饮鸩而死。吕不韦的随从想把吕不韦的尸体偷运回阳翟老家安葬,但是一伙人到黄河北沿时,人心涣散,就把吕不韦葬于北邙山中,对外人称“吕母墓”。这段历史在《东周列国志》中有详细记述。现在,府城村中还流传着“此城(雍)为吕不韦城”的故事。
后来,秦王政被齐国人茅焦说服,到雍城迎太后归咸阳,并下令军士屠城,血流成河,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侥幸躲过屠杀的人们又在距古雍城不远处结庐而居,繁衍生息,慢慢又形成了村庄。
古雍城没有了,但那地方的灵气还在。几个朝代都曾想在古雍城处设立治所。据史书记载,南北朝时期东魏就在这里设立太平郡(相当于后来的府治)。关于以后未设立成府治当地有两种传说,一是称重说。说是沁阳人太精明,他们听说要设府治的消息后,把一些铁矿石细粉掺和土中,说他们那儿的土重,应该设府治,朝廷中人用秤一称,沁阳的土确实比古雍城的土重,所以治所就设在沁阳了。第二是托梦说。说是朝廷委派一名大员到古雍城实地察看,这位大员认为古雍城背靠太行,怀抱灵泉,左揽豫川,右带沁水,山清水秀,土沃民富,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便打算起草奏章呈皇上定夺。谁知刚提笔写下题目,竟然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梦,梦中一老者讲:此地切不可以做治所,气势太重,恐与京师竝匹。这位大员猛然惊醒,四顾无人,心中甚是惊诧。就在给皇上的奏章中说,雍城不宜再设治所,治所宜设在济沁之间。
府治没有设成,但“府城”这个名字却叫开了,从那时起,古雍城所在地的村庄就一直被当地老百姓叫做“府城村”。
据史料记载,府城村也有叫其他名字的时候。一是明朝初年,府城村因王氏一门祖孙三代出了四位有名气的官员,王铎(举人)、王懋(王铎四子,进士)、王璠(王懋长子,进士)三人均官居知府之职,王愈(王铎三子,进士)任监察御史,村书院教出了几位进士、举人。天顺年间,修武县郭知县赐村名曰“集贤村”。二是20世纪30年代,冯玉祥任河南省省长时,府城村曾经叫“雍城村”。但是,老百姓仍习惯称其村为府城村。(文史编号:20118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