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宝宝长大,会希望做越来越多的事,但很多他想做的因为身体的限制又做不到,例如不会爬时想拿前面的东西,又拿不到,就会着急哭闹。等到慢慢长到两岁,三岁,宝宝的个人意识发展,能走能跑,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很多父母会发现很多宝宝脾气执拗,稍不满意就大吵大闹,又哭又闹,父母让干什么都说“不”。这在英国称为“Terrible
Two”,就是到两岁左右孩子进入一个反叛期,不仅是两岁,一岁到三,四岁都可能发生。超市,商城里满地打滚,哭叫得惊天动地的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这个时期是宝宝性格形成的主要时期,如何帮宝宝安然渡过很重要。这个时期没有处理好,宝宝的执拗反叛可能会一直持续,让父母很头痛。探讨父母如何做之前,我们先来站在孩子的立场看看孩子为什么会大发脾气。理解了孩子很多时候父母心态就会好很多,也能冷静得思考该怎么处理。
1.
婴儿期的孩子还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不能区分自己和外界。到了两岁左右,大部分孩子明确意识到“我”的存在,也意识到“我”是有着自己的想法,愿望,和他人不同。这时孩子最喜欢说的话是“不”,大人让孩子干什么都说“不”,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在说“不”的重复中,孩子感受着我与他人分离的快乐。这是孩子的正常发展阶段,不是孩子故意捣蛋淘气,是孩子一种追求自我的过程。对成人来说,绝对是对耐性和脾气的重大挑战。记得女儿大概18个月的时候,在门前的公用花园玩,我让她回家,她大声得说“No”,“No”。这是第一次开始挑战我的权威。我把她抱回家,极力挣扎,哭得歇斯底里,把邻居都引出来观望。邻居们倒是都很有经验,纷纷面带同情得对我说;“Terrible Two
starts.” (可怕的两岁开始了。)说实话,那也是我第一次听到“Terrible Two”这个词。我开始查阅这方面的文章,对女儿之后的许多行为就很理解,也知道是孩子发展的正常过程。虽然有时候特别是早上时间紧张而女儿无论如何不肯穿鞋,不肯上车,怒火是腾腾往上串。不过大部分时间还是能冷静对待的。
2.
孩子两岁行动上已经很自由,爬高登低,什么都想试试。而大人为了宝宝的安全,需要给他界限,对宝宝说“不”的次数可能比任何时候都要多。宝宝想做的事做不了,又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就用大吵大闹来发泄。
3.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很喜欢什么都学着自己做,而有些事他的能力又做不好,例如想自己穿衣服穿不了,自己穿鞋子穿不进去,又不愿意大人帮忙,就着急大哭。儿子现在三岁,还是经常如此,什么都想自己干,衣服的拉链要自己拉,对不上齿拉不上去气得跳脚,有时会让我帮忙,有时不肯让我帮,直哭得稀里哗啦。
4.
孩子0-6岁要经历一个秩序敏感期。从出生开始,婴儿已经有了对秩序的敏感,熟悉的环境,整洁的房间,有规律的生活会让宝宝舒适愉悦。孙瑞雪说从出生一直到六岁,儿童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按一定的规则和习惯整理环境,把环境秩序化。这个时期程序和秩序给儿童以安全感。如果程序和秩序被打乱,会给儿童带来极大的混乱和不适。对这时的幼儿说,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秩序的敏感期是螺旋状的。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为了维持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三为了维持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养女儿时我没有读过这方面的书,没有细心观察过,女儿的秩序敏感期肯定也有,只是被我忽略了,估计都做为无理取闹给对付过去了。而到儿子,因为事先有这方面的知识,就很容易观察到儿子的秩序敏感期大概是两岁左右开始的,进门他会把自己的鞋子摆在鞋柜里。一定要摆在同一个地方,如果那个地方已经有鞋了。他会把别的鞋扔出来,放上自己的鞋。吃饭的时候他有固定的位置,如果别的小朋友坐了他的位置他就会哭闹。爸爸妈妈吃饭也都有固定的位置,如果我们坐在别的位置上,他就会不高兴,一定要我们换到原来的位置才行。有时候也有第三个阶段的执拗期,我早上给他洗脸用了他姐姐的毛巾,而不是他的毛巾,他就哭闹说“不是这个毛巾”。那我赶紧再用他自己的毛巾给他洗,他还是不干,大哭起来,“你已经用那个毛巾洗过了!”怪我最开始没有用他的毛巾洗。这已经是发生过不可逆了,做妈妈的也没有办法了。还好我知道是他的秩序感被破坏而觉得十分痛苦,也就能理解他的行为,不会跟他生气。以后我会介绍这个时期该如何处理。保护好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很重要,一个正确而雅致的秩序感奠定了文明的基础。父母不要担心,执拗状态只是一个阶段,等儿童这种直线式思维开始改变,不变的逻辑核心被抽象出来,在此基础,事物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孩子也就过了这个敏感期,可以接受改变了。
5.
孩子在两岁半到四岁有一个“完美敏感期”的阶段。要求事物必须是完整和完美的。孙瑞雪说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完美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儿童追求完美表明儿童的精神世界开始走向丰富和深入。事物的完美是随着观念的发展而发展的,儿童认为不完美的事和物,在大人看来可能具有美学的特征,比如残缺的美。但儿童还没有发展到这个观念,因此对完整的东西被破坏会感到很痛苦。这个时期其实有两三岁孩子的父母都经历过。儿子现在三岁,仍然是如此。如果我给他一块饼干,不小心碎成两半,不管我怎么解释一样可以吃,他也不要了,指着饼干伤心的直掉眼泪,“破了,破了!”。如果一张饼,姐姐撕了一角,他也不干了,大哭大闹。如果不了解的话,这些行为从成人的观点来看实在是太矫情,不懂事,甚或太自私了,不知道分享。但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其实是在伤心一个完美的事物被破坏了,一块饼干碎了就不再完美。即使能吃也回不到完美的状态。一张原饼被撕了一角也不再完美。他是在伤心美的破坏。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相信父母就会对孩子的很多行为更加理解,更加宽容。
6.
除了以上的一些原因,当然孩子累了,病了,睡眠不足都会吵闹,发脾气,这就需要看看护人仔细观察体会了。
文章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