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宝宝从六个月开始就变得特别“粘人”,大多数则是从九个月开始,一刻都不能离开。只要妈妈离开视线就大哭,妈妈什么都干不了,只能抱着宝宝,陪着宝宝。女儿八九个月的时候我们刚搬家,家里堆着数百个纸箱子。我迫切得想要整理好,而女儿则是缠着我要我陪她玩。我一干别的就哭。如果是我拿东西到另一个房间,就更是如世界末日般嚎啕大哭,使劲得爬到另一个房间找我。看得我心酸不已,但生活还是要继续,东西不收拾无法正常生活,做饭都找不到餐具。有女儿在边上“粘”着我能一天整理好两个箱子就不错了。没办法只好把女儿送幼儿园两天。每次去送都是哭得撕心裂肺,肝肠寸断。我回来后心里要难过好几个小时,想起就忍不住掉眼泪。先生倒是很坚持,一觉得我需要有些自己的时间,二他觉得送幼儿园也是一种锻炼。能学会跟不同的人相处。不断感染细菌病毒也能增强体质。细想也是那段时间女儿开始了吸大拇指,咬指甲,摸肚脐好些习惯。如果再让我选择的话,我再难也不会送女儿去上幼儿园。房子整理慢些就慢些,按照英国妈妈的话来说;“她需要我的也就那么短短几年而已。”等到儿子出生,一直到两岁多我才开始让他上幼儿园。先生总是说我宠儿子多一些,不舍得送他去幼儿园。其实我是对女儿有愧疚,希望再当妈妈能做得更好一些。
其实在孩子变得特别“粘人”的时候,也就是孩子的“分离焦虑期”开始了。这是每个孩子都要经过的正常阶段。早的从六个月开始,最常见的是从九个月开始,一般是到两岁左右结束,也有的持续到3岁,4岁。
从4-7个月,宝宝逐渐意识到物体的存在,认识到妈妈是独立的个体。如果他看不见妈妈,就认为不见了。而宝宝这么小还没有时间的概念,他不知道妈妈还会不会回来,什么时候回来,会伤心害怕,以为妈妈再也不回来了。产生被遗弃的恐惧。所以宝宝粘人时,如果你能理解他的哭声中包含着多少忧虑担心,就不会嫌宝宝烦,让你什么都干不了了。
等宝宝会爬后,你会注意到他会开始去新的地方,开始对周围环境的探索,但他会时不时得回头找妈妈,或回来让妈妈抱一下再接着爬。他一方面需要证实自己日益增长的独立性,一方面又充满对未知的恐惧和失去母亲呵护的不安全感。他需要时时从母亲这重新得到安全的保证,才能再往前走。
孩子最大的需求,永远是情感上,而不是物质上的。有些妈妈舍得花钱给孩子从头到脚买名牌,什么都用最好的,吃最好的。但却不愿意陪伴孩子,满足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感。迫切得希望孩子一下子就学会自己玩,或快快乐乐得跟祖父母,跟保姆,自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你可知道,你给孩子买的一身名牌都比不上你跟孩子单独相处的一小时宝贵。
孩子粘人的时候,就是他在向你表示他需要你,也希望你能证实你对他的爱。小巫《给孩子自由》里说;“这种对母爱的需求,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妈妈一定要竭尽全力满足孩子的这部分情感需要。否则会给孩子的终身幸福留下不可弥补的缺陷和阴影。”对母亲的依恋是婴儿最基本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心理伤害。
因此, 聪明的父母不会对孩子的"粘人"感到不耐烦,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时候就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
多陪陪孩子。即使正在做饭或洗衣服,如果宝宝要求你的陪伴,也可以停一下亲亲宝宝,抱抱宝宝。实在没时间,跟宝宝说好了什么时候可以陪他。不要随便得就把孩子赶到一边:“现在没时间,自己玩去!”“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实在迫不得已去工作或离开孩子,也要尽可能安排亲子时间,白天爷爷奶奶带,晚上休息日就尽量自己带。有单独跟孩子在一起有质量,一起玩乐的时间。一旦孩子得到了满足,就会自然"放松"
父母, 渐渐学会自己单独做事。
只有孩子的依赖心理得到完全的满足,有了充分的安全感,才会主动走向独立。只要父母的爱给了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孩子才会快乐,自信,不惧怕失败,自己走向独立。就像饿的人吃饱了才会开始有别的计划,否则终究是大部分精力都先纠缠于填饱肚子。
而三岁前这种安全幸福感没有建立,就会过度依赖外在的“成就”,精神不独立,对人,事,物依赖性强,经受不起打击。到成人都迟迟不能独立,依赖性强,中国一代“啃老族”的出现不能不让人担心!
归根到底,孩子最需要父母的不过最初三年,等到上学了,父母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比例就越来越少,好好珍惜享受他赖着你,缠着你,粘着你的美好岁月!等他的翅膀硬了,就不要管头管脚,让他自由得去飞翔吧!
还想说一点的是如果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必须要去工作,不得已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保姆的话,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缓解妈妈听到宝宝哭闹破碎的心呢?
1.在去上班之前几周前,就要安排时间让宝宝跟看护的人互相熟悉。逐渐增加宝宝离开妈妈和看护人相处的时间。
2.
每次跟宝宝道别,尽量简短。妈妈不要舍不得走了又回来,依依不舍,纠缠不清,这只会更增加孩子的不安,让孩子觉得有什么东西需要担心害怕。下次分离会哭得更厉害,时间更长。
3.跟宝宝道别时要带着微笑,挥手告别时也高高兴兴。即使你是装出来的,宝宝也会感觉到你对看护他的人很满意,很有信心。那么他也会学着去接受。
4. 不要偷偷得走掉。妈妈不要趁宝宝不注意偷偷得走掉。虽然当时可以避免宝宝的哭。但会破坏宝宝对你的信任。等宝宝找不到妈妈,会以为被遗弃,永远也再见不到妈妈,更加得失望和伤心。所以宝宝再小,走的时候一定要跟宝宝再见,跟宝宝说晚上就回来了的。可以让看护人在你走的时候找一个宝宝最爱的玩具,一个游戏会一段音乐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慢慢得,宝宝会逐渐理解你走了后还会回来,就会逐渐减少焦虑感。
文章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