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琐中汲取精华
——小班组《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系统》教研有感
在本周一进行的《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系统》一书教研中,每个班级围绕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在研讨中我们收获满满。
小班幼儿一日活动复杂多样,决定了活动中会无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纷繁复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可能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有时候会出现集体活动较多、自主游戏较少的情况。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时无外在活动目的,只为单纯地追求游戏本身带来的快乐。自主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教师每天应为幼儿提供连续不少于1小时的自主游戏时间,充分创造条件让幼儿进行自主游戏。可在现实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很难得到保证,甚至有的幼儿园把入园离园、餐前餐后、转换环节等零散的时间作为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从长远来看,如此的活动安排不仅不利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而且不利于幼儿的自由发展。只有保证幼儿游戏时间,才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较短,做事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较弱,游戏水平较弱,如角色游戏中复杂的情节,积木游戏中复杂的作品,美工区中的创意手工和科学区中的探究发现以及小实验等决定了幼儿游戏活动是需要充足的时间来保障的。如果单位游戏时间过短,或者过于碎片化,那么幼儿的游戏水平就只能停留在低层次上。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保证单位游戏时间每次至少为1小时是极其重要的,是提升幼儿游戏水平的重要保证。
除了保证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以外,教师还要关注自主游戏的过程本身。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游戏,支持幼儿根据自身需要和经验水平,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具体而言,游戏过程本身的自主性,就是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自由地创设、体验游戏情境。目前一些幼儿园还存在幼儿自主游戏较差的情况。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会在无意中充当指挥者的角色,没有真正地做到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蒙台梭利指出,幼儿的内心是通过自由活动表现出来的,幼儿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进行游戏活动。
在幼儿园中,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应当灵活地运用集体、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等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这就提醒教师们应结合活动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在一日活动中,小组活动和个别指导大多有安排却无保证,有的班级甚至自始至终都是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短时间内可以提供大量的、共同的经验。但在班额较大、幼儿人数较多的现实情况下,过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教师很难关注到每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
由此可见,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学习特点与兴趣需要组织小组活动和进行个别化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教师更要巧妙采用小组活动或个别教育形式。当发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需要加强的时候,教师要积极采取小组或个别化的形式,引导和支持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