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说:走进祁县,品读古城

记得06还是07年,播出的电视剧《乔家大院》火遍了大江南北,剧中讲述一代晋商乔致庸跌宕起伏的人生。他弃考从商,重振乔家,诚信经营,开拓商路,汇通天下,桩桩件件的事情,都足以彪炳史册。而今天有机会来到山西,来到祁县,站在“在中堂”的院中,看着熟悉的剧中场景,心中可以说是满满的崇敬。
了解祁县的人都知道,在祁县不止一个乔家,也不止有一座大院。可以说整个祁县的大街小巷,都古韵十足。在今天,通过这些古老建筑,仍然能够窥探到当年晋商曾有的辉煌历史。
此行,我们《文明密码》摄制组,在祁县的拍摄,当然也离不开晋商文化,在片子里讲到的每一个故事,可以说都和晋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乔家大院,可说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晶,在乔致庸时期,最为鼎盛。如果您来过这里,观察的够仔细就会发现,其实当年的人绝对比现在的人爱倒腾房子。大大小小的院子里,满满都是精致的砖雕,木雕,匾额。毕竟家业大了,住的也得规矩点。
在踩点期间,我才知道其实这些砖雕工艺都出自本地,无论是在当年那个时期,还是今天,山西的砖雕技艺在中国都是排的上号的,并且这门手艺一直传承至今。虽然今天在祁县制作砖雕的人不多了,但是我们还是找到了这门手艺的传承人王志雄。
可能是真正的手艺人都寡言少语,片中的王老师话并不是很多,而且也都停留在如何制作砖雕上面。其实王老师私底下也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不善言谈。可能也正是这种性格的原因,使得他做事情能够更加的专注和认真。
曾经的王老师是一名画家,二十多年前半路出家,选择了制作砖雕,如今在祁县的一家砖雕工厂打工,也做一些技术培训上的工作。而他的哥哥也一名画家,在北京工作,并且小有所成。可说,俩个人在当年那个追梦的年纪,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而这份选择,一眨眼就坚持了20年。内向的王老师告诉我们,他热爱现在的工作,因为制作砖雕要掌握很多门功课,家里现在摆放的都是关于砖雕的书。无论是绘画,雕刻题材,还是怎么烧出好砖头,反正样样都要精通。平时无聊在家的时候,就翻来这些书看看,这样日积月累,才能理解当年那些手艺人的想法。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EyibDOy4Fxgkm3JCibPJCe2libMDQGxiaZr4HeUs3DFyhftqLeBcGygKKvCHRyIIp2gcZJoINgc8PSIGZhBBp2ibiaX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今天再来到乔家大院的时候,当大家感叹这座建筑的宏伟,砖雕的精美同时,其实我也想告诉大家,乔宅的几次修缮,王老师都有参与。我们能看到的那些完整的砖雕装饰,每一块都存留了王老师的辛勤汗水与付出。
最近网络上沸沸扬扬的在打假,可以说是一棍子打死了传统武术这门学科。但是在当下,作为一个强身健体的项目,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武术终究是存在的。这次拍摄的心意拳,其实是想通过这个题材,来讲述当年晋商的一些故事。
在祁县,曾经练习心意拳的人,都是镖局的镖师,这些人大部分都跟着晋商一起走南闯北,保护着车队和银子。而今天这门拳法历经几代人传承了下来,我们拍摄的78岁的田汝文,生活在祁县的晓义村,几十年来每天都要打一套拳,练一练筋骨。
初次见到田老师,我还是很惊讶的,就单单78岁的高龄来说,还能打拳动劲儿,真的很不容易了。可能画面上表达的不是很清楚,但是在现场跟他笔划起来,还是能够感受到习武之人的不一样,有种碰哪哪疼的感觉。
而我们拍摄中,再现了一小段当年乔致庸和镖局镖头的故事,也确有其事,可以说心意拳和晋商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八碗八碟
八碗八碟,在祁县很有名气,吃这套宴席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些晋商的文化背景,才能有所感叹。八碗八碟,顾名思义就是八碗热菜,八碟凉菜。这当中的每一道菜,都是当年晋商走南闯北的时候,把各地的食材带到山西,和本地菜加以融合制作出来的。因为当年不比现在,现在想吃啥吃啥,不能再幸福了。当年夏天热,弄块冰都费劲,您想想搞个八碗八碟,有肉,有海货,有特色,是件多难的事。所以这十六道菜,与其说是美食,不如说是当年晋商繁荣鼎盛时期的一个缩影。
最后,找一找自己的不足,这套片子的制作周期用了很久,在创作中,不难发现其实每一个故事都没有讲好,无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鲜活的场景,还有故事性都差强人意。在这么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选题下,我给自己一个不及格,也希望以后的拍摄自己能够想的更多,做的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