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个照风月宝镜,几度与王熙凤在镜内云雨脱尽精力而亡的叫做贾瑞。这王字辈的贾家后辈中,单看瑞字没有几个人比他起的名字好的。可是由于自幼父母双亡,只由爷爷贾代儒抚养长大,看管约束,因乏父母教诲,爷爷一人难以全尽教德,故而养成了随意妄为的脾性。这从顽童大闹学堂一节和垂涎熙凤美色两回中即可看出。
探看关乎贾瑞的三回内容对于贾瑞如何命丧原由,应该比较明了。大概就是贪色、不伦、妄为、痴情、愚蠢等性格导致,加上眼缺碰上凤姐这样的主以及不听疯癫道人照镜医治方法嘱托,从而一命呜呼,撒手人寰,不符祥瑞其名,有负那老儒贾代儒拉扯养育之恩。
世间贾瑞有多少?这是一个很富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的话题。
为什么如此说那?
大家都知道,87版有个饰演贾瑞的演员也是名瑞叫马广瑞的,天资聪颖,痴迷演艺,演技过人,年少成名,且每自以“宝玉”自称,因欧阳奋强竞得饰演宝玉,而被挫败饰演了贾瑞。如何就演贾瑞而非其他角色,笔者不得而知,但是在红楼剧组里,也常常拿“宝玉”自比,对“黛玉”一往情深不改,甚至痴到割腕表心迹的地步,令陈晓旭三次大惊失色。许是天意使然,马先生饰演贾瑞活灵活现,大概是入戏太深,兼之“真爱”无果,无知己寄托,痴情难诉,事业一途殊非初愿,而深深浸埋在贾瑞的角色里,在拍摄期间就开始酗酒颓废,走了一个有为青年的下坡路,健康和精神极度下滑,渐渐地开始露出不详的征兆来,虽然后来有了相互爱慕的爱人,并短暂度过正常婚姻和事业小成,但最终还是没有挽救自己的灵魂,性格决定命运,32岁上,就因长期酗酒过度,构患重疾暴毙而去。
这是真贾瑞和假贾瑞的真实故事。一个令人揪心和值得思索的问题。
前一阵子看过台湾红学家蒋勋老师的一篇关于评论贾瑞的文章,也谈到了相关的话题,不过他可能有点演绎过了(既然公开出书,想蒋老师也应该不回避读者之论),大意是贾瑞之贪恋熙凤乃是初恋,但不管是否是初恋,蒋老师的这个方向还是对的,意思就是贾瑞这样的人物,因为一直被爷爷管禁在一处,夜夜都是回家很守纪律,不像那些能逍遥自在的贾家公子哥儿,眠花问柳,斗鸡摸狗那样,所以一下子被凤姐的美色迷惑了,愚性呆情,忘之所乎,失了人伦礼仪,也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的理所应该的正常判断。这一点来分析贾瑞对于理解和诠释他就有了更进一步的真实和客观性。
的确,对于一些男人来讲,当你深深的被一个女人迷住时,就会大乱方寸,迷失本性,陷入一种迷惘不堪的境地,非常可怕。这是一种痴且愚的表现。
不光蒋老师回顾自己的几十年对于感情的理解和感悟,笔者也从年轻时光过来,也曾经遭过类似的一个劫难,幸而悬崖收步,潘然悔悟。
对于一个男人,处在贾瑞这样的一个状态非常危险,也很让人同情和可怜,贾瑞当真可怜,死去的马广瑞老师也当真可怜。怎一个痴愚了得!
这使我想到了一群人,因为自恃武力相向,强行姑娘同意自己和嫁给自己,硬加宝黛配,强扭的瓜不甜,这样的婚姻能过得好吗?婚姻又岂是刀枪逼迫的来的?甚或是不遂心愿、没有结果就神伤意丧,沉沦颓废,就像贾赦之于鸳鸯,最后还是一场空而已。徒害了他人的幸福和性命,也毁了自己的前程,妄自投胎一生。
所以,由以上观之,世间的贾瑞还当真不少,这应该是男人的一个弱点和感情盲点。无论如何,作为一个男人,都要客观冷静的面对彼此双方的感情问题,感情当是一加一,不是一减一,更不是正一加负一。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和爱情,何必要付出真情实意,更不必以初恋心对待。如此,我们读了曹公的红楼梦,看到贾瑞这个人物时,当如是观,也愿天下现在的贾瑞们能当头棒喝。该收手时就收手,该顿悟是要顿悟,不要一味沉浸在感情自我的怪圈里,深深陷入痴愚泥潭不能自拔,绝不该亵渎了自己那颗高贵的心,更不该诋毁了男人这个沉甸甸的称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