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盲童求学路上的“眼睛”(上)

标签:
人物 |

次仁是西藏大学学生,出生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县农村。因为小时候的一场大病,让他成为了一个盲人。6岁时进入拉萨盲人学校学习盲文,之后在日喀则近郊的一所公益盲校学习盲文和正常的小学课程,这段经历开启了他对世界的新认知,他形容那里是让他重获新生的地方。
“那时候虽然很小,但努力学习的目标却很明确,因为我知道那是能够弥补视力缺陷,去了解外部世界的唯一方式。”好在次仁的父亲很支持他读书上学,尽管父亲既要赡养年过六旬又疾病缠身的爷爷奶奶,还得为他的事情奔走操劳。一年下来父亲基本不得空闲时间,农闲时就去城里打工赚钱,养活一家人。其间,次仁也得到了很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一路从小学读到高中。
改变命运的一次考试
2018年夏天,对次仁来说是难以忘怀的。因为那年,他参加了高考。
老师通知次仁准备参加高考,并询问他是否有特殊申请。他根据意愿申请带两台盲文打字机入场,一台做草稿,而另外一台做答题卡使用。他还申请了两张桌子和一把可以移动的椅子,这些学校都尽力满足了他。
高考期间,次仁得到了各方帮助,为了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当地政府把他安排到了日喀则南郊的教室进行考试,市残联派专车接送他考试,盲人学校为他提供打字机,安排老师陪考,照料他的日常生活,并为他加油鼓气。
满怀信心走入考场,真正打开试卷开始考试时,出现了难题。次仁说,从小到大他和正常学生一起学习时,都是老师念给他听,他在打字机上写下答案,然后再念给老师听。由于第一次接触盲文试卷,对试卷的类型和形式不了解,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因为我一摸试卷就显得很厚,特别是英语试卷和文综试卷。”当真正摸到盲文试卷时,让次仁更加紧张,他担心自己的盲文摸读速度慢而导致试卷答不完。然而,担心的问题还是发生了。在英语考试时,他只做了选择题,阅读理解和写作题都还没有填写。在文综考试时,同样的状况出现了,他很明显感觉到,时间远远不够用。
试卷中不包含一些特别复杂的图形题和盲人通过摸读读不出来的试题,为他减少了很多题,“这样一个做法非常适合我们盲人学生,我非常感激。”
作为2018年全区参加高考的唯一一位盲人,次仁在一间宽敞而僻静的教室里,面对两台盲文打字机和一摞厚厚的盲文纸,在监考老师的协助下,顺利完成了全部考试。虽然考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次仁最终考出了422分的总分,这比西藏少数民族文史类重点本科录取分数线高出了47分,其中汉藏语文为147分,只被扣了3分。而他也成功被西藏大学文学院藏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录取。
克服种种困难收获感动
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次仁离目标又近了一步。他越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知道自己是学院招收的第3位盲人学生后,他便向更高年级的两位盲人师兄“取经”,避免走太多的弯路。
在和师兄交流时,他发现有一位师兄非常勤奋好学,不管是在宿舍还是在食堂,以及去教室的路上,都会带着一两本盲文书,即便是排队打饭时也是手不释卷,利用零碎时间读书。
“听到师兄说到这一幕让我感觉很震撼,我要向师兄学习。”随后,次仁也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课上学到的知识简洁明了地记在纸条上,装在口袋里,不管到了哪里都不自觉地掏出纸条摸一摸,从而温习课堂知识,这一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
在两位盲人师兄的指导下,次仁明确了自己的大学之路。对于盲人来说,读书非常不易,从小面临没有盲文教材,缺少盲文读物、课外练习册、记笔记跟不上速度等困扰,到了大学,这些困扰依然伴随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