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幂的由来

(2014-02-14 11:25:39)
标签:

学生学习

小故事

由来

译本

七年级

教育

分类: 初中辅导

  幂的概念的形成是相当曲折和缓慢的。

  我国古代,幂字至少有10种不同的写法,最简单的是“冖”。“幂”作名词用是用来覆盖食物的巾,作动词用就是用巾来覆盖。《说文解字》解释说:“冖,覆也,从一下垂也。”

  用一块方形的布盖东西,四角垂下来,就成“冖”的形状。将这意义加以引申,凡是方形的东西也可叫做幂。再进一步推广,矩形面积或两数的积(特别是一个数自乘的结果)也叫做幂。这种推广是从刘徽开始的。

  刘徽在263年为《九章算术》作注,在“方田”章求矩形面积法则下面写道:“此谓田幂”。他还说,长和宽相乘的积叫幂。这是在数学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幂。在“勾股”章中,刘徽表述勾股定理为:“勾股幂合以成弦幂。”这里幂是指边自乘的结果或正方形面积。

  300多年以后,李淳凤重注《九章算术》,他不同意刘徽这样使用幂字。到了明朝,有些数学书中完全不使用幂字。

  1607年,利马窦和徐光启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在译本中徐光启重新使用了幂字。他说:“自乘之数曰幂。”这是第一次给幂这个概念下定义。

  另一方面,幂的概念的形成还受到国外的影响。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的代数名著《分析方法入门》中曾经用拉丁文字表达“幂”,以后译成英文相当于“power”。1935年,我国出版《数学名词》,把“power”译成“幂”,这个术语从此才算确定下来。

  其它数学趣味故事

  七年级数学趣味故事都是乘方

  最古老的趣味数学故事

  以上内容来自京翰教育一对一辅导——针对全国中小学开设课外辅导班,辅导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帮助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成长,辅佐老师更好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