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2017-02-13 22:26:5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海拾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温海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材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班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体裁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澡、械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洗澡、机械、逆时针、玫瑰、领域、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具体事实证明一个观点。

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议论文较少,虽然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学起议论文来仍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课学习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作用,教会学生怎样来阅读议论文。首先让学生明白本课的中心观点就是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进而来学习作者是怎么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通过阅读三个具体事例,懂得课文是怎样运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论点的,即让学生初步理解论据的作用。最后进行仿写练习,重点让学生学习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写法,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了议论文这种体裁的特点,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当然,在小学阶段,没有必要按照这些术语来教,但是教学过程和教学依据理应按照这样的内在规律来进行。

教学设想

先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入手,学会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通过回顾之前的两篇课文《桃花心木》、《手指》用事实说道理,进而引入到今天的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重点与学生一起研读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 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 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对这三个事例的学习,也是由学到放,重点学习第一个事例,后面两个事例仿照第一个事例的学习方法,利用表格让学生自学。再对三个典型事例作总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知微见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最后总结文章的写法,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使学生掌握议论文这种文体的特点,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与科学发现内容相关的资料。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要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板书),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有些也是从事实中得出道理的,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出示图片(桃花心木、五根手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请看老师板书。(板书课题)齐读。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课题的?(学生发言)本文作者叶永烈先生用了浅显易懂的语句来解释,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地找一找。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哪个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怎么解释的?一齐读出来。(学生读)

这里的“?”和“!”分别指什么呢?(?指发现问题,不断追问,!指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

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就是(生接:把?拉直变成!)

三、学习事例

1、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呢?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件出示)学生汇报,相机板书

2交流感悟事例1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个事例,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一个事例。

想一想这个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用问号标注,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用“!”画下来。(为什么洗澡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引读:他认为,在北半球……; 如果是在南半球……;而在赤道……”

师:这个真理是怎么诞生的呢?为什么谢皮罗教授能从洗澡水的现象中发现真理呢?(你能从书上找找关键的词句说一说吗?)交流,学生汇报。

师:敏锐地注意、紧紧抓住问号不放、反复的实验和研究。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从谢教授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生答)

:是呀,(出示课件)引读谢皮罗教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找到了真理”这句话。

3、后面两个事例请同学们按照老师刚才讲的方法,对照表格自己完成。出示表格

人物

的过程

波义耳

 

 

 

奥地利医生

 

 

 

学生汇报交流

4、这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汇报

师:这三个事例中的事情都是最平常的小事,这种最平常的小事,用我们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生:司空见惯)

师:正因为他们善于(引导读)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找到了真理。

的确,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生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师:这里的四个词语能不能调换顺序呢?(不能)对啊!发明是一种创造,而做出重大科学贡献的创造才称得上成就。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语表明了科学贡献的层次和大小,是按照顺序来排列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语句。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5、看来,发现真理并不难,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生接)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里的“见微知著”如何理解?(生:看见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也就是从细小的事情中,不断探索,得到最后的真理。这和我们的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呢?(首尾呼应)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最后才能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四、拓展事例:

你还知道哪些从司空见惯的小事中见微知著,发现真理的事情吗?  学生举例。

做实验

老师也要用事实来说明这个道理,请看:(实验)

老师在这水槽里装了些水,这儿,还有两个小瓶,里面一个是洗衣粉浸液,一个是食用酸醋.大家观察一下,这三种液体,有颜色吗?(没有)老师可有办法,让它们变出颜色呢,我先倒入洗衣粉浸液(使水槽水变红),这还不够,更神奇的还在后头,我再倒入食醋,用棒搅匀(使水槽水恢复无色.)

神奇吗?你是不是也有很多疑问,留待你课后去寻求答案。

只要你记住: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学生齐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  小练笔

这篇课文通过三个事例,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我们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出示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板书: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

? ————----

        洗澡水的漩涡

        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