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庄访戏笔记之唱戏的那些事

(2013-10-09 08:47:11)
标签:

文化

分类: 阅读章丘

    在探访过程中,我忽然想起了在天苍岭文化周演出时的场景,还没有开戏,一伙人在台上打锣鼓点。便好奇地问一位艺人,这是什么规矩。艺人们便七嘴八舌的说起来唱戏的一些讲究来。
    演戏,最初脱胎于巫戏,是与上天交流,是演给各路神仙看的。因此,在演戏前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唱戏前,首先要供奉大师兄,又叫财娃子。也就是唱戏人的祖师爷,据艺人们说,他们供奉的大师兄就是唐朝的唐明皇李隆基。敬香、磕头,毕恭毕敬,才能唱好戏。接着就是祭台,也叫破台,主持的人手拿菜刀,扮作关公的模样,依次向戏台的四角做刀砍状,叫杀四门。然后,拿一支大公鸡,用刀砍去鸡头,提着流血的鸡身绕戏台一周,意在避邪。然后烧纸焚香,敬奉各路神仙,保佑演出成功。祭台以后,接着就是打一统锣鼓点,这个环节叫吵台,急急风,四季头,滚头子等等锣鼓经挨个逐一打一遍,意在召集观众,告诉他们戏就要演出了。下面的就是正式演戏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演戏同样有一套规矩,官庄镇的五个乡村剧团,虽然组织比较松散,但一些演戏的老规矩还是被口传身授的传承了下来。根据原官庄镇文化站站长许京卫介绍,他家里是传了五代,有近150年历史的文艺世家,祖上几代和各个年代的包括章丘、莱芜、淄博的剧团艺人关系密切并搭班演出,所以熟知班规。据早年他爷爷许光明和父亲许孝忠对他讲,旧时班规很多,记忆中有不阴人开搅,不砍活,不蹲活,不扒豁子,不笑场,不误场,不故意顿足,不临场推诿,不临场告假,忌报错家门,忌回顾场面,忌回顾后台,忌冷场、怯场,忌忘词、失音、失手、损物,忌掭盔落髯。后台不打闹、玩耍和大声喧哗,不私窥前台,不鼓掌叫好,不试戴盔帽,不擅动箱中物品。不躺卧,化妆后不乱坐,开戏后不动响乐器,不许言伞、梦,不抱膝,不赌钱下棋,不许擅动神佛物品,旦角不许赤胸露背,开戏前旦角不许上舞台,旦角扮装后不许便溺等。正因为有了这些规矩,保证了官庄镇的各个剧团在庄严肃穆的情况下有条不紊的进行演出,同台演出的演员之间互相支持,对戏曲的正常演出起到了规范的作用。
    行有行规,班有班规。在多年的传承过程中,演员之间互相沟通有一些暗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行话。不说行话的演员被称为拔砍。镜子不叫镜子,叫对脸。扇子不叫扇子,叫摇子。胡须叫髯口,裙子叫腰包,赏钱叫“出”(类似于划火柴的声音,表示一划(花)钱就没有了),赏烟叫赏草苫子,对戏剧外行叫老抖。
    我试探着问一位艺人:这些规矩管用么。当然管用了,如果不按规矩来,上台唱戏,不是忘词,就是出现其他的纰漏。脸上露出敬畏的神情。
    对于唱戏,艺人们都是非常用功的。有的也很痴迷。据一位艺人介绍,在过去学戏,都是由学员给老师提供饭食,一位戏迷想学戏,但是家里贫穷,拿不出像样的饭食。正赶上种豆子的季节,家里有几斤豆种,他便拿去换来豆腐,敬献给师傅,挨了家长一顿打后,得以拜师成功,开始了学戏演戏生涯。
    这种痴迷的劲头,从官庄镇青野庄户剧团的老艺人景奉英一直传续到现代。景奉英是青野庄户剧团最早的老艺人,年轻时演出扮相俊美,声音甜润,当地老百姓曾有“鲜樱桃、万盏灯不如青野景奉英”一说,现在80多岁了,还在演出前义务为演员化妆,演出时做前台监督。青野庄户剧团的一位叫吕爱玲的演员,为了演好《王定保借当》,拿来录像带看了一百多遍,听唱腔,学身段,一板一眼,仔细认真的学习。使自己的演技大大的提高。石匣梆子剧团的景翠珍,婆家是明水琅沟村,结婚10多年没在正月十五前走过亲戚,结婚前就和婆家说好,正月十五前俺要回娘家石匣去唱戏,使亲戚达成谅解。每年排戏期间,放弃每天200多元的收入,自己开车回石匣排戏,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正是有了这种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庄户剧团还真出了一些有名的演员。千里红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个。
    千里红的真名叫蔡叶旺,是三角湾村五音剧团的一名演员,虽然已经去世多年,艺人们提起他来依然津津乐道。一九三五年秋,经马彦祥介绍,邓洪山带领两个“武场”和两个男演员,应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之邀,灌制唱片,邓洪山被授誉“五音泰斗”,由此改“五人班”为“五音戏”。从此这个名称便沿袭下来。解放前传播到了三角湾。蔡叶旺是最早的一批演员之一,由于自他的刻苦学习,各个行当都能拿的起放的下,最擅长的是文武花旦、文武小生。曾经同著名的五音戏演员邓洪山、明鸿钧同台演出。1953年与邓洪山一起演出《站花墙》,由山东省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在全国播放。他的弟弟蔡叶红擅长小生,拿手的剧目是《劈华山》,饰演沉香,与邓洪山的侄子小樱桃搭档。据老艺人们回忆,建国初期,淄博五音剧社成立的时候,80%的演员、服装道具的一大部分都出自三角湾,他们都在淄博庆盛剧院等大剧院、莱芜等地演出。现在的团长王子美,60多岁了,每年济南千佛山庙会,她都会被邀请去演出。
    据艺人们介绍:现在官庄乡五个乡村剧团,一般是六月中旬是过半年(即祭奠龙王爷)和正月演两次戏戏外,平时自娱自乐的演出不断,有的还被邀请到淄博、莱芜、济南等地演出,在活跃山区百姓文化生活的同时,走出章丘,扩大了章丘戏曲的知名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