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市进化学校 郑龙臣
历时十年的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一路走来、一路学习、一路成长。作为一名已经有17年教龄的中年教师,感受颇多。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广、教育部门的积极努力、教师们的全员参与,已经将新课程全面地推进了校园课堂。作为一门以科学课程为基础的物理教学,在改革中变化更多。现就以下几方面简单说说课改十年所取得的成就。
一、三维目标的确立和实施;
十年的教学改革最先改的是教学目标这一重要板块,以往的教学目标是以传授知识为根本目的,轻过程,重结论。十年来课程教学理念上的一个极大转变是“把过程作为目标”
。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过程不只是手段,过程本身就是目标。过程对于学生获得知识,对于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教师已由单纯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到更注重学生的想法、问题、结论及其来源的过程,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重要的是清晰地展现他们思维的过程,直面思维本身,真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物理新课程实施扎实有效,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对物理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的教学首先强调的教师功能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进而发生的课堂本质的改变,课堂主体的改变。其次新课标也强调双基,只不过双基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强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转变为现在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和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持续学习提供保证;学生的各种能力将有很大的提高。再次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现在引入了大量的科学探究,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分析过程当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新教科书内容必须加强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到物理课程的生动有趣,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三、物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社会化;
物理教学教材内容伴随新课改的推进实施不断的进行改编、改版。目的只有一个——不断完善课程内容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变化。为此课程内容设置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等。给知识注入生命,使学生既知道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也被物理学家探索科学之路的艰辛历程所感动,从而增强他们对物理的情感和兴趣。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目标的达到都需要物理生活化、生活科学化、时代信息化、教学现代化。
四、 物理教学的硬件的现代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现代多媒体的走入课堂,无论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都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教学仪器一次次更新,实验器材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能满足国家要求,且效果都很好。如今的初中物理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探究实验和课外实验,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尽可能依托实验情景导入和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体验实验作为一种学习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和综合理解、掌握物理知识,运用实验手段探究物质变化的本质及规律。例如:研究平面镜成像,设定情景,提出问题:利用挡板做实验“放在烧杯中的蜡烛”观察蜡烛正在燃烧,我们将水倒入烧杯中,奇怪当水漫过烛焰时,烛焰竟然没有熄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真正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分析问题,提出猜想:拿出平面镜观察自己在镜中所成的像的情况,猜想下面探究的问题:(1)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2)观察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情况?(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距)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物距)的关系是怎样的?(4)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所在的位置有什么样的几何位置关系?等等采用探究式学习。
现代的物理教学要做到有利于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思想的升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三个“有利于”物理教学就必须采用探究式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宗旨。在全面实施新教材、新课改的今天,作为一线的我们物理教师应积极学习、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以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去引导和帮助学生,使他们不断发展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使他们将来真正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而不断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