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密度教学设计

(2014-07-01 15:04:04)
标签:

股票

实验

密度

板书

物质

分类: 教学设计

题目

            

  教师

于砚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属性。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形成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2.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实验探究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用图像收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

演示、设疑、归纳

学法

观察、实验、分析、归纳

教学用具

实验室准备天平(含砝码)-----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备待测物体、方形橡皮擦和小刀、刻度尺等两组10cm3的圆柱体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环节

科学探究

教学活动

媒体选择

目标达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

交流思考

演示实验并提出问题: 

1.同种物质,同体积时质量相同吗?(演示实验)

2. 不同种物质,同体积时质量相同吗? (演示实验)

3.同种物质,不同体积时质量会相同吗?

实验

 

课件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导致这种物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新课内容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体积与质量是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从“正比”与“反比”方面思考。

板书

反复观察,思考原因,尝试得出结论

猜想与假设

同种物质,体积与质量是正比关系。

举例: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增加到原来的2倍,那么就可以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板书

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得出同种物质,体积与质量是正比关系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根据现有器材简单设计实验:突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的设计。

引导学生讨论用刻度尺间接测出固体体积的方法和计算公式.并设计记录表

实验器材

学生熟悉设计实验的两个关键点,学习测固体体积的一种方法.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分工合作按设定步骤实验.

 

2.注意数据记录的有序准确。

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上减小误差,如用小刀切割土豆时注意把握刀位.

实验

体验探究过程,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反复实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减小误差和纠正错误

分析与论证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并进一步确定m—V的正比关系。

通过课件演示如何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

课件

引导学生突破出现按点连线的情况。以课件示范如何确定误差与错误以及作图方法。

小组评估

1.实验中出现误差的环节或因素有哪些?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减小误差? 

2.你在小组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你对探究活动作出了哪些贡献?

提供评估建议,提高评估的效率。

实验

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有助于以后的学习。

密度概念及公式单位

提出问题

1.各组分别计算每组数据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如果是其物质,这种比值会跟本组物质的一样吗?

  

分析,比较,思考

交流与合作

与其他组的不同物质算出的比值交流比较。

引导学生从本组走出去与其他小组交流实验成果。 

  

学会交流、沟通。

分析与论证

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抽出几个小组的实验数据与图像和比值计算结果作进一步的阐述。

  

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观看板书内容,回顾前面比值的不变性,理解密度的概念.

得出密度的概念。指出“比值定义法”

板书

理解“比值定义法”.

  

1.密度=_______

 2.字母表达式:_______

 3.单位:

1.引导学生用等式来理解密度概念 

2.强调复合单位的读法和写法 

3.注意两个密度单位的关系

板书

学习用公式表达物理意义的一种方法.

交流与合作

阅读密度表解决下列问题:(1)从三个表中你能发现固体、液体和气体在数值上有什么关系? (2)表中的物质,使最感兴趣的有哪些物质,为什么? (3)你理解ρ=1.0×103kg.m-3的物理意义吗?  

 1.学查密度表,进一步理解密度概念。 

2.明确密度的物理意义。 

3.根据学生的理解板书出要点。

板书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学习查表寻找规律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

密度知识的应用

分析与归纳

1.阅读课文例题并归纳出解密度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注意规范地解题 (1)必要的文字; (2)公式、带单位代入数值; (3)单位统一; (4)注意用下标区别不同物质或不同情形;

1.提醒学生抓住解题的整体思路和归纳出解题方法.

 

2.板书出规范解题的注意问题。

阅读板书

学习从例题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例题的思路和解题步骤与方法完成课后练习1. 2题。──每题让一学生在黑板解答。

1.指导学生练习---加强巡视指导。2.注意体积单位换算──在讲评作业时突出:m3dm3──Lcm3──mL

练习板书

教师边讲解要求及过程,边分析巡视中发现的学生计算中的问题,提醒同学今后注意。并能举一反三,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巩固新课

密度及应用

评估

1.对练习作点评,发现独特解法或需改进之处。 

2.自己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和解题步骤与思路及注意问题。

肯定解题中出现的闪光点。

  

 

学习通过评估改进学习方法,并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交流与合作、评估

 

1.课后第2题。

 2.写出探究实验报告。

1.指导科代表分组。

 2.提示测定方法。

板书

 

 

点评:1.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合作能力。

自选两道有关密度计算题。

提示题目应适合自己能力提高和巩固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