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培养心得(王萍)
巴金曾经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自主性阅读是指学生通过自我阅读、自我理解、自我评价、自我质疑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带动学生的新思维,包括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等。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养成积累词汇的习惯。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与掌握的词汇量是紧密相关的,词汇量不足,必然导致学生的阅读困难,并影响其阅读兴趣。因此,我在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习惯的过程中,特别关注这个问题,每天要求学生积累10个词语,循环往复,把词汇的雪球越滚越大。
二、养成每天读一点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的习惯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然会收效甚微,尤其是小学生,更应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我在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每日自己选读一篇文章。节假日是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最佳时机,我鼓励学生在这个时候进行更多的阅读。如果学生每天读一篇,每天读一点,习惯成自然,总有一天,学生会像
孙中山先生说的那样:“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生活。”就会觉得生活中好像缺少什么。通过每天坚持阅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增长阅读经验和见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便能自主的学习,主动的吸取知识。
三、养成自主摘抄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大量阅读是基础,自主摘抄则是读书的一种手段,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将外部语言进行内化,从而“有所得”的一种手段和习惯。我在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要求学生凡是读书,必有摘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要求其在阅读中,勾画出自己认为写的好的词语或句子,并抄写下来,多读几遍,甚至能够背诵或默写。对于基础较好,有较高阅读水平的学生,我不仅要求他们摘抄他们喜欢的句子,同时要求他们找出文章的主题句,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其标题,甚至要求他们把握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的阅读材料,很多学生会经常翻看这些属于他们自己的摘抄“杰作”,喜不自胜。学生在自主性阅读中边读、边思、边写,逐步把所读的内容化为成品、精品,有机地与自己的思想融合,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力,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自主性阅读的最高境界。
四、讲究策略,训练学生自主。“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本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
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美国图书馆教师苏珊罗森韦格说:“如果你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肯定不会长久。”
我在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提出:
1、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是自习课、课间休息、午间休息,也可以是晚上上床睡觉前或早晨起床时。
2、阅读内容让学生自主确定,可以从网络下载等多渠道选取阅读文章。
3、阅读中的疑问让学生自主讨论,可以是两人之间、小组内部,也可以是全班或师生之间。
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时间,自主确定阅读内容,自主讨论阅读中的疑问,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大量的自主性阅读中,学生最终会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