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的沃土人才的摇篮(《天津教育报》2010年12月1日)
(2022-07-30 17:45:46)
育人的沃土
——小外采真
(《天津教育报》2010年12月1日)
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天津外国语学校)的校园网上,记者看到了一张新闻发布的时间表。
2006年3月13日: 哈佛相中天津“小外女孩”。
2009年3月13日:“小外”学生刘昱辰全奖考取耶鲁大学。
2010年4月20日:“小外”学子李琦娅同学获得全球7个全额奖学金之一。
2010年6月4日:央视英语风采大赛,“小外”学子包揽天津一半奖项。
2010年7月18日:“小外”三名高中生进入2010年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即天津外国语学校,被社会和学校师生们亲切地称为“小外”,是一所1964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创建的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也是教育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重点办好的外语特色完中校。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才兼备、文理并重,突出外语,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预备人才。”文前的这张时间表上提及的优秀学子只是“小外”培养的万千人才中的很小的一部分。
我们再来看几张大的“时间表”——
2009年为庆祝天津外院附校45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天津市政协主席邢元敏、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市人大副主任李亚力,中国驻欧盟使团大使、团长宋哲,中国日报总编辑朱灵,天津大学校长龚克,曾担任毛主席、周总理翻译的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冀朝铸,天津市教委主任靳润成,天津市人大办公厅,教育部国际交流司等纷纷发来贺信。
——“小外”突出外语特色,开设英、日、德、法、西五个语种为第一外语,使用国外原版教材,采用小班教学,从初一至高三均有外籍教师授课,并开设英、日、德、法、西等第二外语。高二年级多数学生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达到日语二级,部分学生则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或日语一级考试。每年学校都有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者近百人;其他语种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竞赛中也多次取得第一、二名的优异成绩。
——“小外”近年来高考成绩喜人,每年有大批学生(占学校毕业生的三分之一)被保送升入清华、北大、复旦、浙大、人大、北外、天外、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外交学院等全国50余所重点大学,保送生人数每年约占全市保送生总数一半以上。
——“小外”也非常重视理科教学。张子昂同学获全国计算机总决赛一等奖,并获天津市“十佳”中学生称号,被美国威廉姆斯学院全额奖学金录取。另有百余人次在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全国联赛和奥赛中获一、二、三等奖。
——由于突出的外语特色,很多学生取得优异的“托福”成绩被国外著名大学录取。2006年,袁欣然同学以全额奖学金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全国仅4名,也是天津历史上的第一位)。2009年,刘昱辰同学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后,又被美国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耶鲁大学在中国提前录取的6名高中优秀毕业生之一。“小外”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被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及新加坡著名高校录取并获得全额和不同额度的奖学金。
——“小外”的文体艺术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培养出了几十名业余健将级、大师级和一、二级运动员。国际象棋、乒乓球、篮球、合唱团、管乐队、美术、书法、话剧团、电视台、模拟联合国等均取得全国和天津市团体、个人比赛前三名。学校获市文艺展演校歌比赛一等奖,校园电视节目制作一等奖。管乐团、合唱团多次在市、全国获奖,两次参加国际艺术节取得佳绩。
“小外”培养的德才兼备的莘莘学子,遍及祖国和世界各地,在政治、经济、外交、外事、外贸、外语、文化、教育、新闻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中有的荣获市级国家级劳动模范,有的走上了省部级领导岗位,有的担任朝核六方会谈的中方代表,他们中有数十名驻国外大使等高级外交官、百余名司局级干部……以自己卓越的成绩实现了在校时“今天我们以小外为荣,明天小外以我们为荣”的诺言。
张奎文校长:培养人才是历史赋予学校的责任
谈起学校培养人才的历史,张奎文校长感慨良多。他说,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天津外国语学校肩负的历史责任。“天津外国语学校的创建、发展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不解之缘。91年前,周恩来等革命青年创建的革命圣地觉悟社,就在近在咫尺的新开河边;46年前,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召集由外交家乔冠华、外语教育家许国璋等参加的重要会议,确定了在中国创建外国语学校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周总理提出了‘外语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批示下,天津外国语学校诞生在津门大地,一代文豪,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后来,我们荣幸地聘请到原毛主席、周总理的翻译、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全国侨联副主席冀朝铸担任我校的名誉校长。可以说,天津外国语学校诞生和成长的每一步都见证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着力培养外语人才的历史。”
天津外国语学校建校46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天津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不怕困难,拼搏进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尤其在最近十几年中,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天津市教委,天津外大,河北区委区政府等各级领导和全社会以及老校友们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与时俱进,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勇住直前,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无论是三A校的争取,直属校的定位,示范校的建设,还是全国外国语学校副理事长校的当选,都为学校竖起了一个个新的里程碑;学校占地面积增加了一倍,建筑面积增加了一倍,学生增加了一倍,教师增加了一倍,硬件、软件提高了,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质量大幅提升,社会声誉显著提高。
张奎文是一个学者型的校长,在繁忙的管理工作中从未放弃研究。他在全国和省级报刊出版社发表出版了100多篇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论文论著和小说、散文、诗词、书法等文艺作品。他是天津市“最具创新精神校长”,天津教育“十大年度人物”,天津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并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他在全国和省一级报刊、出版社发表和出版百余篇论文和论著,其中多篇获全国一等奖,同时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书法作品多篇,本身就是一位复合型的优秀人才。他认为,中学校长的素质必须从专业化向多元化扩充,从职务化向职业化转轨,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从专家型向杂家型提高。
“这是改革发展与时俱进的需要,是历史赋予当今中国中学校长的神圣使命!”
这位好琢磨、肯钻研、勇创新的校长对于学校的未来有着清晰地思路:“我们的奋斗目标已经指向创建全国外语示范校。这就要求全校上下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体卫为保证,以安全为生命,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合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色(外语)+特长(文体等)的复合型人才而共同努力奋斗。”
教师队伍:严谨治学,业精于勤
天津外国语学校有一支忠诚教育事业、爱岗乐业的教师队伍。为培训教师,学校每年自筹资金50万元,培养在岗教师国内外在职或脱产进修。先后选送100多名教师到国外进修;选派数十名教师到国内各高校读研和进修名师,至今,学校具有硕士学位和研究生资格水平的教师已达数十人。学校副高级职称占45%,其中40岁以下的副高级教师为全市中学之首。
学校有计划地抓紧培养青年教师,组织他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建立师徒关系,以老带新;请外国专家、学者做报告,请老教师组成顾问团对中青年教师进行系列培训。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市区级先进教师和教学改革的新人获“教学楷模”光荣称号。在我市开展青年教师“希望杯”创优课和双优课评比中,数十人获一、二、三等奖,数十名教师在区百节0创优课、展示课活动中获奖。
学校加强教科研力度,在重视外语教改的同时,大力推进各科教学科研。全体教师在保证教学工作的同时,捕捉国内外教科研信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积极从事教科研工作,校内普遍开展创新教育研究课、创优课、示范课,学生学习和教学面貌大大改善,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们共完成著作数十部,撰写教学论文数百篇,分别在全国和省市级刊物发表,多篇文章获国家、市、区科研成果奖,并得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等国家级一等奖六项;获得全市“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比赛”“新世纪杯科研论文”“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教研教改成果”等市级一等奖数十项,区级奖近百余项。
特色办学:多项创新举措收效显著
外语实施小班教学。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迫切要求,学校实施了20人左右的小班教学,有效提高了师生和学生之间交流的频率。
增加外籍教师授课。在原有聘请英语日语外籍专家的基础上,又聘请了美国教师,在原先只在高中开设外籍专家口语课的基础上,从初一起开设外教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
引进外语原版教材。先后引进《新活用》《新概念》《新地平线》《看听学》《新捷径》《展望未来》《走遍美国》等原版教材,外语教学始终保持与国外语言教学同步。
在日语教学中,学校与日本海外文化交流协会建立联系,参加《日本国日语水平考试》。高二学生大都可以通过二级。通过使用教材和考试资料,师生对国外的语言教学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写出了有一定深度的论文,对于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探索“交流式”教学方法。为创设语言交流环境,克服学生张口的紧张感,课堂上使用师生交谈式教学,给学生自由交谈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注重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尤其坚持听、说领先。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话,彻底克服了“哑巴外语”的弊端。
创造各种机会加强语言训练。学校每年接待数百名外宾来校访问,给学生提供了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在校内举办口语大赛的基础上,推荐优秀生参加全国和国外有关单位举办的各种比赛,锻炼学生灵活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推动学生的学习;开展外语课外活动,为创设外语环境,学校成立了“小外语电台” “小外广播站”,学生任编导、演员和播音员,每天向全校师生播放;校内开展艺术节、外语角、外语日、外语书法、外语El语大赛、外语歌咏比赛等,师生使用外语进行交流、演唱,实现了让学生敢于张口练习和练耳的目的。
加强对外交流。学校选派了100多位教师、干部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丹麦、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也门、科威特等国进修、学访、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开阔办学思路、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先进水平。学校还选派学生出国研修,先后派出多批数百名学生到英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研修学习;每年选送两名德才兼备的学生参加美国“太阳升夏令营”,对学生外语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学校与英国剑桥和日本东京等学校建立了姊妹校和友好交流校,师生互派互访,学习交流。
探索“双语”教学。学校开设“二外”,增设多语种。先后有数学、物理、化学、地理、音乐、生物等学科的教师进行了双语教学。音乐教师车爽在高二音乐课中尝试双语教学,获河北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展示课”优秀奖、“高中课改创新教育展示课”一等奖和天津市“高中课改”先进个人称号,课改软件获市二等奖。学校同时面向英日语学生分别开设了英语、日语、德语、韩语等“二外”课程,师生积极性高涨,效果良好。在现有英语、日语两个语种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德语和开设法语“二外”,从而更加突出和强化了学校的外语特色。
开展“新版教材教法研究”实验。作为全国外国语学校副理事长校,天津外国语学校承担着实验全国外语学校科研课题和研究性学习课题的任务,课题组经过6年英国原版先进教材《展望未来》的“新教材教法研究”实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成都召开的首次全国外国语学校新教材教法研讨会上,学校介绍经验;在济南全国外语学校年会上,用多媒体教学做了《预言未来》和《世界各地天气情况》示范课,获得巨大成功;在上海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外国语学校科研成果汇报大会上,他做了题为《展望未来教法实践》的专题论文报告,获得了教育部领导及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并向全国外语学校推广。
建立现代外语教育研究和服务基地。多年来,该研究服务基地在全市、全国赢得较好的社会声誉,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应人民教育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出版社、市教研室之邀合作进行教学研究,编写外语专著十余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百余篇;考试和教学辅导材料数十册及外语示范录音磁带正式出版,向全国发行。该研究服务基地是市教研室外语教研组的联系单位,为我市外语教学科研做出了贡献,曾接待市内、全国数十所学校咨询,接受我市各区和全国数十所学校建设外国语学校的考察并介绍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指导和扶持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天津和平区外国语学校、天津大港培英外国语学校、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太原外国语学校、河北省第一外国语高中(保定)、第二外国语高中(唐山)、邯郸外国语学校、秦皇岛外国语学校、新疆外国语学校、兰州外国语学校等创办、建设,这些学校已在当地取得社会好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承认,取得了全国外国语学校会员校资格。
建立英国剑桥少儿英语培训中心。经教育部英国剑桥少儿英语培训中心和天津教委的批准,学校建立了天津市英国剑桥少儿英语培训中心。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们踊跃报名上课,有1000多名小学生来小外学校,从面落实了周总理“外语要从娃娃抓起”的遗愿,掀起了娃娃学习外语的热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以德立校: 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为搞好素质教育,学校明确提出并实施素质教育的方略:干部提高素质,是搞好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提高素质是搞好学生素质教育的保证,课堂教学是搞好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课外活动是搞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国际间交流是搞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根据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涉外工作的特点,学校把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确定为德育重点,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教育活动。
学校坚持举办“青年业余党校”和团校,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学生们踊跃递交入党、入团申请书,形成了讲理想、比奉献之风气。团委专刊《天津外院附校报》(原名《先锋报》)以强烈的时代感、思想性和外语特色影响至全国。
学校德育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爱家乡、爱集体,敬师生,爱自己紧密结合起来,教导学生关心他人,学会做人,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学校开展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十八岁成人仪式”、“值日班长”、“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和“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帮老助残”和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生每周一次到老教师和残障人士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到街道、公交车站等公共场合帮助搞卫生;学生真诚、勤恳的态度得到和社会的赞扬和肯定,活动曾多次被天津电视台和各大报刊报道。
天津外语学校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校”、市级“文明单位”,涌现了多个市级、区级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多名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德育工作者。
学校的体育活动获得优异成绩。曾连续5年获河北区大课间评比一类校;多次获区田径运动会单项比赛一、二、三名;获全国国际象棋比赛第二名、快棋赛第三名,天津市第一名;获中国象棋天津市第一、二名,团体第二名。棒球队获全市第五名,男女乒乓球、篮球、足球队亦分获天津市河北区团体及个人第一、二、三名。被河北区体委命名为“体育传统校”“体卫先进校”;连续多年中考体育成绩总分和平均分名列全区前茅。
学校学生中有上千人次数百人次在全市中小学书画作品展、全市劳技课成果展等比赛中获得各级奖项。校文学社获全国中语会一等奖,由学生担任社长、主编、编委的文学刊物《天外》获全国400家校刊评比第一名。校话剧团编排演出了曹禺先生的著名话剧《雷雨》《日出》,得到上级领导、文艺界专家、全校师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学校在突出重点学科同时,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全校每周开展二课堂活动,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开设美术欣赏课,心理健康课,在课改中获得好评。在全国生物小组活动大赛中,学校获得天津市唯一的一等奖。物理小组发明制作的“水火箭”操作试验获得成功,并在中央电视台录制并播放。此外,学校还涌现出许多获全国和全市绘画大奖、书法大奖,全市曲艺比赛第一名及独唱、八九级钢琴、小提琴、电子琴、手风琴、笛子、舞蹈比赛优异成绩的小明星。合唱团和管乐团分获全国和全市一等奖。
“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诗经》曾用生长茂盛的植物来比喻人才的茁壮成长,希望人才能够成为天下人民喜爱的有华采的人中精华。天津外国语学校承接优秀的学校文化,造就了一批批“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型预备人才”,他们出类拔萃,他们意气风发,他们是天津外语学校的骄傲,是天津的骄傲,是中国教育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