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花只应铜陵有
铜陵。紧靠长江,境内有天门山、浮山、笔架山、铜官山等,铜草花是铜陵的标志性花卉。铜陵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铜的采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绵延3000年未曾中断,历史悠久,人文厚重。铜陵市自从拥江发展后,迎接长三角辐射,城市发展正朝着中等发展城市飞跃,城市框架一下子比原来拓展了许多,城市发展建设可谓日新月异。。城市韵味才会血脉相连、源远流长。
铜陵的青铜文明起源于商朝,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诗仙李白曾于天宝、至德、上元年间三次漫游铜陵,留诗十三首。当时铜陵属南陵县境,因南有名山铜官山,西又紧邻长江而成为李白钟情之处。天井湖虽距县城偏远,但天井湖畔,五松山下,湖光山色,襟江带湖,青铜采冶历史悠远,江南鱼米之乡。李白骋目井湖美景,诉诸笔端,赋诗多首,成为千古绝唱。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需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五松山醉后绝句》)。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不朽诗篇,人类文明,最终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城市文明。城市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铜陵冶铜鼎盛于汉,衰败于唐,冶铜技术的落后,铜产业的萧条。作为铜陵冶铜文明,大规模的开采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冶铜技术的进步,1953年,新中国第一炉铜水就诞生在铜官山脚下第一冶炼厂。铜陵以铜建市,它的发展离不开铜,它的建设者,四十年风雨同舟,建设发展需要政治智慧,来引导和促进城市朝着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如今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八十年代在铜陵提出了:“醒来吧!铜陵”,把铜陵推向历史发展前沿,挖掘出了铜陵特色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以铜立市、以铜兴市,着力构造以铜为特色的具有诗情画意山水之城,这是古铜都城市的生命源泉。但你漫步在铜都商城、铜冠广场时,看到山水之门、四喜铜娃等铜雕塑,透过这些青铜建筑,我们可以触摸到叫铜的城市灵魂的影子。
铜草花是铜陵的一个标志,一个象征,一个灵魂,有铜的地方不一定生长铜草花,可是生长铜草花的地方一定有铜。铜草花在国内和国外极少地方有极少分布,而在铜陵特别多。它是地球上已知独有的能够比较准确地显示铜矿藏位置的特色植物,找到它就意味着找到了铜矿。 笔架山上生长铜草花而闻名,笔架山古时又称为石耳山,据有关资料记载:“山上树木葱茂,云遮雾绕,幽雅清静。顶上有一方巨石高丈余,平坦可容数十人,石上有一方巨大的人迹,常有鸟兽显踪迹于上”。我们一群人开启探访铜草花开之旅,
站在笔架山上俯瞰山下,这上面可将市区全貌尽收眼底;远眺阡陌枞横,长江如练,仰视可观天上云卷云舒。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薄薄雾霭中,铜官山脉蜿蜒起伏,青山连绵,移步这里主建筑的琼楼,让人耳目一新,宛如仙境一般,上山容易下山难,路崎岖,我们小心翼翼用脚尖靠在树枝上滑下,山上雾气很大,地很湿,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失误,经过十分钟的下山的难行小路,我们来到笔架山铜草花基地。冬阳下,铜草花灿烂一片。铜草花又名牙刷花,只开放在有铜矿分布的地带,每年11月上、中旬开放。瞧,那一团团正在盛开的花朵,花簇是由一棵棵的花株簇拥在一起,每株花朵都呈牙刷形状,花色有紫色、红色等不同。一位随行的孩子问:“老师,铜草花下能找到铜矿吗?”“这是铜矿石吗?”看着孩子好奇的样子,我对孩子们说,铜草花是地球上已知独有的能够比较准确地显示铜矿藏位置的特色植物,铜陵是中国古铜都,具有3000多年铜矿开采冶炼历史,铜草花为铜而生,它是铜陵最具铜文化韵味的植物。我市凤凰山、天门镇朱村等地也分布着铜草花。前不久,一部反映铜陵抗日电视剧也到笔架山以铜草花为背景拍摄影片。
三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铜草花的引示下,在这里大兴炉冶,从而开创了数千年生生相传,炉火不熄的青铜文明……如果没有铜草花,也许这震惊世界的青铜文化会推迟会延缓,震古铄今的灿烂文明会失去应有的辉煌……毫无疑问,铜草花是几千年青铜文明和文化的最好见证! 铜陵,有着悠悠青铜文明历史,毫无疑问,铜草花是几千年青铜文明和文化的最好见证!相信有一天,古老的铜都大地上铜草花会越开越多,越开越茂盛,观看铜草花会成为铜陵人自豪而骄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