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秋色话“秋分”
“一半月色,一半秋色”的秋分,大地呈现风清、气爽、明媚、旷达的一幅幅秋日美景,秋分的色,是人间色;秋分的画,是天上画,古人留下许多脍炙人口描写秋分的古诗。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 秋分八月中》“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琴声弹起古老的南吕调,那悠远的琴声,伴随风色隐隐,随着秋意渐浓,已经飞上高远的天空。朵朵白云,径自飘摇而去,雷声沉闷低回,不再像夏天那般容易震怒了。每当秋分时节,昼夜均而寒暑平,大地呈现一片寂静,这一天,寒气和暑热达到均衡。忽然看见天空飞来一排排大雁,寒气即将要到来,我们的心怎能不惊忧和担忧呢?这首诗的尾联对大雁南飞的描写,意味着秋天已过半,更意味着人们对于时光匆匆的一种惋惜心情,读来不禁令人动容。琴声阵阵悲吟,极其扣人心扉,一片肺腑之声。
唐代诗人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诗人登上谢眺北楼俯瞰美如画中江畔的宣城。秋天,溪水格外澄清,水面泛出晶莹的光,如明镜一般。 横跨两溪的凤凰桥和沂川桥在碧水夕阳的映照下宛若天上落下的彩虹。人家的一缕缕炊烟,使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色呈现出一片苍寒的颜色,秋色使梧桐树更显苍老。谁能想到就在这时候,我在这里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着当年的谢眺呢?诗人李白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使诗人的心情非常寂寞,也是他寄情山水,尚友古人的复杂心情。
秋分祭月,中秋和秋分连在一起的。宋代苏轼的这首《阳关曲·中秋月》里,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一半月色,一半秋色”美好写到“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情怀,文笔绮丽,情感真切,境界高远,读来凄然泪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雁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留下了秋分古诗词,或旷达、或倾述、或相思,或从容,或静美。“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满纸相思字,临风欲寄君”;“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风度桂丛香馥郁,月穿竹篽影横斜”。
秋分是文学的。暧昧的秋云,诡异的秋风,含蓄的秋草,多姿的秋色,给诗人以灵感,给词客以情怀,给闻到香的人以香,给触到风的人以风 。在 一半秋色诗“秋分”古诗词里遇秋、赏秋,读秋,品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