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得意弟子——能说能赚钱能做官的子贡
孔夫子认为大国宰相的子贡,何许人也?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夫子排十哲弟子中:语言,子贡、宰我。子贡还是个商人。
1、
子贡勤学好问,就论语中看,子贡问政、问仁、问君子、问士、问友和其他问题。如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足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再如问士。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
:“敢问其次。”曰:“言必行,行必果,弪弪(左旁应为石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看,子贡发问而且刁钻。有时他不直问,而是转弯间接发问,如:冉有问:“夫子为卫君乎?”子贡说:“我进去问问老师。”入,子贡问孔子:“伯夷、叔齐何人也?”孔夫子说:“古之贤人也。”子贡问:“怨乎?”孔子答:“求仁得仁,又何怨。”出来子贡对冉有说,老师不帮卫君。(孔夫子帮卫出公的条件是先正名,即把国君之位让给他爹,卫出公不同意所以孔夫子不帮。)再如;子贡问孔夫子可想出来做官,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夫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2、
子贡聪明。孔夫子认为颜回是最聪明的了,可是有一次孔夫子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谁更聪明些?子贡谦虚地回答,我怎么能和颜回相比呢?颜回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再如,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夫子答:“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老师的意思如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也?孔夫子夸赞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举一反三)。”
3、
子贡是儒商鼻祖。孔夫子说,颜回的学习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可是他常常贫困;子贡不听命运的安排,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屡屡猜中了,(发了大财)。具说子贡遵照孔夫子无信不立的思想,经商讲诚信,互利,所以他的生意做得很红火,史记说他有千金,有人说天下财富归子贡。按卫国规定,能从他国赎回是奴隶之身的,回国后国家给予报销。可是子贡从别国赎回两个奴隶,花了不少钱。可是他不要国家补偿。孔夫子还说落他地顿。(意思是子贡不报销,其他不好意思报,就不赎回奴隶了。)
4、
一个晴朗的天气,闲暇无事,子贡和老师侃侃而谈,突然问:“老师你看我怎么样?”孔夫子说:“你像个东西。”问:“啥东西?”孔夫子笑着说:“你像个瑚琏。”子贡听了很高兴。因为瑚琏是祭祀时一件重要器具,表示有大用。鲁国正卿季康子问孔夫子:“赐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夫子答:“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子贡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论语中注示说,孔子认为子贡可以做大国的宰相。实践证明子贡曾在鲁国、卫国都做过相。而且政绩很好。如鲁国跟吴国结盟时,要订盟约。鲁国弱,季康子怕谈判时受辱,请子贡代去,当然给子贡宰相身份。结果在子贡能言善辩、具理力争下,鲁国却取得了胜利。季康子和鲁定公喜出望外。
5、
尊崇老师。一天子禽问,孔夫子每到一个诸侯国,必闻其政。这种资格,是他求得的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答道:“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老师的求跟人家不一样)”在吴国盟约谈妥后,吴太宰伯觉得子贡确实了得,私人设宴招待子贡,说:“你这本事都是哪来的?”子贡说都是跟孔夫子学的。太宰伯问:“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6、
子贡对孔夫子及其儒道深信不疑,但实际上他是个与时俱进的革新派,所以无论是官场还是生意上都混得顺风顺水。子贡的同学子思(原宪)曾当过孔子的家宰,谨尊孔夫子的教导,道不行则隐,认为当时社会礼崩乐坏,隐居山洞之中,贫困了倒,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日,子贡穿轻裘,骑大马,带了老多礼品去看子思。子思不但不收礼品,还说,子贡,你不遵老师教导,为虎作伥,过得很舒适。把先生的脸都丢尽了。你走吧。子贡往回走的路上想:我咋忘记老师关于对待朋友的教导:“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
7、
子贡为孔子守孝六年。
2017-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