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比如春梦了、白日梦了、大头梦了、黄粱美梦了。从医学的角度看,适当地做点美梦,有利于身心健康。但一定要记住:梦是梦,现实是现实,一定不要把梦和现实混为一谈。梦做得太大,反而会灼伤现实。
例如,备受巴粉们所推崇的“伯克希尔复利模式”就是一个超级大梦。其大致内容是:如果当年你给巴菲特1美元,50年后他将还给你1万美元。拿咱们A股来说:如果你给10岁的儿子花1万元买入一支中国最优秀企业的股票,然后锁仓不动,当他退休的时候,已是亿万富翁了。
世界上真有这种好事吗?
其实,即便是伟大的邓普顿基金,50年的收益也就是550倍。即使是这个收益,也要求你每一个10年获得4——5倍的收益。你做得到吗?
所以,对于业余投资者来说,对于预期收益不要抱有太高的幻想。同样,对于企业的成长也不要期望太高。预期是人的天性,人若没了预期、预测、展望、梦想,就和动物一样了。但预期应该是谨慎的而不能是热烈的。
这几个月我一直观察着老板电器的价格波动。它从今年1月份的历史最高点到上周末已经下跌了36%。高位买入的投资者亏损惨重。老板电器是去年雪球网站上镜率极高的热门股票之一,人们对它的成长性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但仅仅因为业绩不达预期,股价就大幅下挫,中间还来了个闪崩。这说明大众的预期是不可靠的。
我们可以愉快地预期企业的成长,可以自豪地告诉别人我骑上了一支10年10倍股。但我们必须明白,预期可能会实现,也可能不会实现。尤其是预期达到高度一致的时候,反而无法实现。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否为预期未能实现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财务准备。
当然有人会用茅台来申明“优秀企业的股票不怕跌、不要关注股价波动”的观点,但我想说明的是:茅台是A股市场极为特殊的一支股票,它已经成为一个特定人群的精神图腾和传销工具。而更多的股票是不具有这种“优势”的。
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预期:老板电器的股价在经过充分调整之后,还会再创新高的,因为它有优秀的管理层,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有忠诚的客户群,有卓越的研发实力,甚至还有很深很宽的护城河。但是,我们也应该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市场主流观点对这家企业的所有优势忽然不认可了(只要股价大跌经常会发生这种事情,雪球网上现在几乎看不到对老板电器的赞美了),或者厌烦了去年风光无限的白马股另寻新欢了,老板电器的股价还会上升吗?
如果是后者,我们要等待多长的时间?为其付出多大的时间成本?
很多私募大咖在谈及经济、产业和单家企业的前景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很确定”。的确,如果他们的口气不如此坚定,上哪里去吸引客户、招揽生意呢?但对于我们这些业余投资者来说,是否应该把对未来的预期的天平稍微向“不确定性”倾斜一点呢?
我们这个民族做了100多年的复兴梦,这种梦的基因也深深地刻在了每个股民的心上。但我觉得无论在实业,还是在股市,我们缺少的不是梦,而是工匠精神。梦可能成真,可能会实现,但也可能实现不了。股市里的所有预期也是这样。所以,我们不能把投资的大厦建立在预期之上,尤其是过于乐观的预期之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