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极好的文章,题目叫《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吗?》(博主永新人肖相文)。说它极好,是因为这篇文章不仅适合现实生活,对股市中人也很有启发意义。
我在雪球网、新浪财经博客中经常看到一些年轻的投资者(应该是年轻人,因为经历过风霜雪雨的中老年人没有这么大的口气)一谈起价值投资,言必费雪、芒格、巴菲特,言必10年10倍,豪气冲天,志在必得。我就在想,费雪、芒格、巴菲特是天下奇才,其思想固然伟大,但其套路又是几人能复制的?为什么不躬身前行学习掌握一些普通人可以复制的稳妥的投资方法呢?
正如作者所说:“年轻人应当胸有大志,但这个志是应当建立在客观条件基础之上的。最靠谱的立志方式是这样的,先踩在结实的土地上,然后跳起来,努力摘取属于自己的桃子。”
就股市来说,什么是结实的土地?我想应该就是格雷厄姆所提供的防御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这种方法也许不会让你暴富,但肯定会让你吃饱饭。然而A股市场很少有人把格雷厄姆当回事,什么PE、PB、安全边际,太过迂腐了!我们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怎么还能用这样陈旧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上市公司?太没有想象力了!
很多价值投资者一上来就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于比肩巴菲特。一些私募大神也乐于抓住投资者的这种梦想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股票。但是永新人说得好:“我们这些平民子弟最好不要一上来就定个天下第一的目标。先定下一个够得着的目标,等实现了以后,再把目标扩大。你一上来就把目标定在打败沃尔玛上,说是宏大理想,这不太靠谱,会误自己的人生。”
我记得去年我写的几篇关于投资要谦卑的文章遭到了一位网友的诘问:你做不到的凭啥认为别人也做不到?大概是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本来想交流一下,无奈引来了一连串的冷嘲热讽。我想我是遇到高人了,就谦逊地请他亮一下近5年的业绩,但两次请求未果。
我之所以要他近5年的投资业绩,是因为这5年来我是兢兢业业地按照格雷厄姆的投资原理和方法进行股票投资的,并认为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无论是和自己的过去比,还是和市场比)。但我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如果这位网友有一套比格雷厄姆更稳妥、收益更高、可以被我复制的方法,我是会欣然接受并实践的。
股票投资不是比信仰、比情怀、比境界、比谁看得远、比谁的口气大,而是比谁活得时间长、比谁的步子迈的更稳健。最后把永新人肖先生的一段忠言摘录下来,与有缘人共勉:
“心不能太大,因为心太大了,你的舞台未必就有这么大。自认为是天才的人,自认为有志加上努力就能成功的人太多了,结果是一个成功的天才背后,是一大片的牺牲者。一将功成万骨枯呀!我只是劝导那些牺牲者别抢着挤着牺牲自己。”
先吃饱饭再去谈梦想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