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kalamanyang
kalamanya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97
  • 关注人气:2,1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股:那个市盈率更靠谱?

(2015-05-27 20:27:03)
标签:

银行股

市盈率

浦发银行

银粉

业绩

      很多银粉都抱怨银行股涨得太慢。比如目前浦发银行市盈率是7.22倍,建设银行市盈率是7.46倍,满市场上哪儿找这样的便宜货?可银行股就是磨磨唧唧地不涨,让人无可奈何。

     我想银行股滞涨有五个原因:

      1、银行股们盘子太大,没人搭理;

      2、负面评价太多,比如坏账,比如网络银行冲击;

      3、没故事可讲(可能不到火候);

      4、政府压着不让涨(怕疯牛踢死人);

      5、QFII减持。

     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我突然想起了格雷厄姆计算市盈率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前一个财务年度的每股收益来计算,另一个是根据前7——10年的平均收益来计算。

      我们知道,现在市场上提到的银行的市盈率都是第一种方法计算的即期市盈率。比如浦发银行的市盈率就是用目前的股价除以2014年公司的每股收益(2.52元)计算出的。

       但是如果采用格老的第二种方法,浦发银行的市盈率是多少呢?答案是14倍左右。两种方法得出的市盈率相差近1倍,你更相信哪一个?(建设银行的结论也很相似。)

      下面是两家银行最近10年的业绩(每股收益)统计。

        日期/股票              浦发银行             建设银行

        2014                       2.52                   0.91

        2013                       2.19                   0.86

        2012                       1.83                   0.77

        2011                       1.46                   0.68

        2010                       1.23                   0.56

        2009                       0.96                   0.45

        2008                       1.21                   0.25

        2007                       0.69                   0.30

        2006                       0.59                   0.21

        2005                       0.65                   0.24

       10平均业绩              1.33                   0.52

       10年平均PE             14倍                   13倍

       即期PE                    7.22倍                 7.46倍

       我思考的结果是:

       1、格雷厄姆之所以提出用7——10年的平均业绩来计算市盈率,是因为他认为长期的业绩表现比某一年的业绩表现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而且平均业绩可以中和期间商业周期的波动对企业的影响,更接近企业的真相,更具可信性。如果认可格雷厄姆的观点的话,那么14倍的市盈率比7倍的市盈率更能代表浦发银行的合理估值水平,从这一角度来看,银行股并未明显低估。

       2、从2005年——2014年,银行股的业绩稳定增长,是名副其实的长期成长股。但是,根据均值回归原则,我们有必要问一下自己:业绩增长了10余年的银行股们,在未来的10年里还会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吗?如果不能的话,比如从今年开始陷入个位数增长甚至不增长,(2014年银行股的整体业绩表现似乎也露出了这种苗头),那么按照PEG估值法,14倍的市盈率并没有明显低估。

       3、换一个角度看:浦发银行2012年9月28日股价跌到了金融危机后的最低点7.10元。如果说这个时候我们买入的话,可以说是执行了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用5毛钱买了1元钱的价值。

      那么,现在浦发已经从7.10元涨到了18元多,此时买入,只能说是用1元钱以上的价格买入了1元钱的价值——我们可能没有花冤枉钱,但也没有占多大便宜。(从市净率的角度可以佐证:2014 年上半年浦发银行PB到了0.7,现在是1.32倍,算不算估值的合理回归?)

       当然了,牛市的时候谈估值尤其是传统的估值方法很不适宜,谁敢说银行股以后不会大涨呢?在我看来银行股涨不涨完全取决于国家意志。只要领导同意,我们的各路故事大王完全可以把银行值顶到30倍PE、5倍PB,看看南车北车就知道了。咱们中国人踏踏实实做实业不太在行,马桶盖还要跑到日本去买,但吹起牛来、骗起人来不比任何一个民族差。银粉们,耐心等待吧!

       既然说起了银行股,就再絮叨几句分散投资。我发现好多银粉的银行股持仓比重太高,比如有人达到了50%甚至80%以上。我觉得即便是你特别看好某个板块或行业,配置30%的仓位就足够了。当然施洛斯、约翰聂夫等大师有时敢于重仓某只股票达到60%的仓位,但我们毕竟是普通投资人,无法达到大师们的境界,所以只能用分散组合来对冲我们的无知以及市场的不可预测性。2012年以前,巴菲特的“消费垄断”理论甚嚣尘上,大批投资人或者狂喝“八大名酒”,或者猛吃“中药五虎”,打开账户,非药即酒。结果在随后的调整中损失惨重,许多股票至今还在当年高点的半山腰徘徊,教训不可谓不深。

      所以说我们的账户市值停滞不前、落后于大盘,不能总是怪罪于市场先生不识相,有的时候,很有可能是我们的投资过于集中了。

   (注:我不是纯银粉,浦发和建行加起来只能算是个15%的非典型银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