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本来是一个很好的选股思路,反映了一种严肃的投资心态。但这句话后来慢慢地就变成了一句“野狐禅”。因为许多人什么价位的股票都敢买,而且买了以后就不动了,要“与伟大的公司共同成长”。我想有必要正本清源,回顾一下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
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都有它的企业价值和市场价值。而价值投资者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任何过分强调股票的“企业属性”而忽略其“市场属性”的观点都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说得非常明白:“持有上市股份的人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并且他可以在两者之间有选择的加以利用。一方面,他的地位类似于少数股东或非上市公司的合伙人,可以从企业的利润中获利;另一方面,普通投资者持有一纸证书,他可以在不同的时期按不同的价格随时将其卖出。”
格雷厄姆还这样告诫我们:“对于99%的股票而言,我们都可以发现,他们在某些价位上相当便宜,值得购买,在另一些价位上则过于昂贵,应当抛出。”
在格雷厄姆的眼中,股票既不是可以频繁易手的纸张,也不是压在箱底的宝藏,而是根据市场波动和安全边际作出理性交易的公司股份。我想格老提到的这个99%的比例,也同样适合A股市场。也就是说:对于A股市场上99%的股票而言,并不具有超长期持有乃至终生持有的价值,完全可以根据市场的波动在安全边际的保护下做出适当的交易。
关于格老的价值投资理念,巴菲特总结的最为全面精准:“我认为,格雷厄姆有三个基本的思想观点,它们足以作为你的智力结构的基础。我无法设想,要想在股票上做得合乎情理地好,除了这些思想观点你还能求助什么。这些思想观点没有一个是复杂的。没有一个需要数学才能或者此类形式的东西。格雷厄姆说:你应当把股票看作是许多细小的商业部分,
要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来自于对朋友的愚忠而非参与市场的波动。而且,在《聪明的投资人》的最后一章中。格雷厄姆道出了有关投资的最为重要的几个字眼:‘安全边际’。我认为,这些思想观点,从现在起百年之后,将仍然会被认作是合理投资的奠基石。”
这就是著名的“巴三条”:(1)商业分析;(2)市场波动;(3)安全边际。
在这段总结中,巴菲特忠实的保留了恩师思想的原汁原味。把股票看作是许多细小的商业部分,意味着我们购入股票后就成为了企业的一名小股东。作为企业的一个小股东,只是拥有了企业的一点微不足道的股份,你无法像大股东那样(比如巴菲特)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任何影响,但你却具有了大股东所不具备的灵活性——见势不妙脚底溜油。如果你不能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而是像某些人说的那样终生持有,那就是“把自己的基本优势变成了劣势”。巴菲特可以“以买下整家企业
”的心态买股票,而实际上他确实可以买下整家企业。但我们在效仿巴老“强烈的希望拥有一家企业”之前,一定要问一下自己:这家企业10年之后一定还会是我希望的那家企业吗?当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我能和巴菲特那样干预企业的经营吗?当这家企业的股价出现腰斩的时候(比如茅台),还能够从容不迫的像巴菲特那样利用源源不断的浮存金追加投资吗?
做为一名业余投资者,在选择股票的时候,不应该抱有先入为主的心态。也就是说,即使是你经过了充分详细的研究之后买入了一家“优秀”的公司,也要做好两方面的思想准备:一种可能性是它确实如你所愿带来丰厚的回报,另一种可能性是它可能让你大失所望。例如四川长虹和青岛海尔。这两家企业在上个世纪都是赫赫有名的电子企业(在买入的时候,你根本无法预测到20年后企业的状况和回报。)从上市首日算起,持有青岛海尔20年,回报率是66倍,确实不错。但持有四川长虹19年,回报率只有3.76倍,两者差了将近20倍;再比如九芝堂和同仁堂,都是大名鼎鼎的百年老字号,从上市首日算起,持有同仁堂16年,回报率高达13倍,很爽!但持有九芝堂13年,回报率却只有0.8倍,确实让人沮丧。但你能说九芝堂的投资者的分析能力、预判能力就比同仁堂的投资者差到哪里去了吗?
股票
上市首日收盘价
目前价格(复权)
股价涨幅
上市年龄
四川长虹
19.69
93.78
3.76倍
19年
青岛海尔
5.76
385.6
66倍
20年
股票
上市首日收盘价
目前价格(复权)
股价涨幅
上市年龄
九芝堂 23.23
42.42
0.8倍 13年
同仁堂 17.22
213.27
13倍 16年
其实对于业余投资者更重要的是巴老归纳出的格雷厄姆另外两个价值投资的基石:市场波动和安全边际。我认为价值投资的这三个基本思想观点应该是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少了任何一项,都不是完整的价值投资。纵观巴菲特的一生,除了少量的投资要顾及到大股东的影响,他的绝大部分投资都是严格的、全面的遵循了这三条基本原则的,他是从来不会放弃市场波动提供的机会的,也从来不会放弃安全边际原则的。但是很多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只是根据巴菲特后期的“护城河”等理论就片面的强调“终生持有伟大公司”,对于严重脱离价值基础的、已毫无安全边际的股票还拼命地推荐或坚持,或者以“价值投资者不必关心股价波动”为由,像鸵鸟一样,对市场先生提供的机会视而不见,这些表现都是对完整的价值投资思想的严重割裂和误读。巴菲特说他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但经过“价值”达人们的解读,巴菲特已经完全变成了85%甚至是100%的费雪,经过洗脑的中小投资者也俨然变成了“拥有伟大公司”的“小巴菲特”,结果是大部分人成了“伟大”公司的炮灰。
所以,当我们在看到有人说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这句话的原意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一小部分股权”。这不是玩文字游戏,因为从本质上讲,我们是公司“一小部分股权”的所有者,而不是“整个公司”的所有者。既然我们是“一小部分股权”的所有者,那就要像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所说的那样,既要仔细的挑选股票,也要正视股票的市场价值——市场波动和安全边际。我想无论是做价值投资,还是做成长投资,这一点怎么强调都是不过分的。
我今天看了看洋河股份的K线图(最近一直关注),该股从2010年3月份发力,用了8个月的时间从110元一口气干到283元,又经3年的时间跌到了今天的38元。在110元甚至283元买入的长期投资者,你们真的对这样的巨幅波动熟视无睹吗?
只看企业价值,不看市场价值,坑死人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