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秘書丞宋君歸太學序》讀後

(2025-09-12 10:13:55)
标签:

书法

文化

 

           門高而布衣,才富而自慊

                 ——《送秘書丞宋君歸太學序》讀後

      “生於髙門,世襲軒冕,而躬布衣韋帶之行”,且“學行足以立身而進不止,材能足以髙人而志愈下”,如此之人,自然備受歐陽修的讚賞。在《送秘書丞宋君歸太學序》這篇贈序中,歐陽修不僅盛贊宋敏求出身名門卻守布衣之質,才學卓絕仍懷謙遜之心的品性,更將這種品質升華為跨越時代的精神標杆。即便在千百年後的今天,這份清醒與自持,依然能為我們提供深刻的人生啟示。

      歐陽修在文中開篇便拋出一組發人深省的對比:對陋巷之士而言,甘食藜藿、堅守仁義,雖為眾人眼中之難事,但在君子看來尚屬可及。尤其是對那些生於高門、世襲軒冕者來說,要掙脫“驕榮佚欲”的環境浸染,始終保持布衣韋帶的質樸之行,即便是君子也難做到。若再論“學足以立身仍進取不止,才足以過人卻志向愈謙”,便是連聖人都會視爲挑戰人生的境界。《尚書》中“不自滿假”與“不矜不伐”的箴言,連舜禹這樣的聖君都奉為戒懼準則,更遑論常人。而宋敏求,恰恰將這份“難事”履踐於自身,使之活成了自身的本色。

      作為“文章為當世宗師”的宣獻公宋綬之子,宋敏求的出身本可讓他恃貴而驕。但宋敏求自少年時便立定心志:從不以門第驕人,成年後深入學問、篤好古籍,所作文章穫得天下賢士大夫之稱慕,但他卻始終慊然自守,常覺己身不足。在太學任職期間,他甘守寂寞,不戀慕權貴浮華,反而常與寒門士子往來,主動向國子先生請教道德義理,只為在學問與修養上再進一步。種居高位而守素,懷奇才而自謙的姿態,正是對“門高而布衣,才富而自慊”最生動的詮釋。

      放在當下社會,宋敏求的品質更顯珍貴。如今我們時常能看到有人憑家世優越便目中無人,將資源與地位當作炫耀的資本;有的人稍獲成就便沾沾自喜,停下學習的腳步,陷入“自我滿足”的桎梏。反觀那些真正能走得遠的人,往往都懷揣“布衣精神”,無論起點如何,始終堅守原則、保持謙遜,以平和之心面對挑戰,以進取之志完善自我。這種精神,既是個人抵禦浮躁的盾牌,也是成長路上最堅實的基石。

      更進一步說,“門高而布衣,才富而自慊”的品質,對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都有著富於進取的的價值。於個人而言,它能讓人在鮮花與掌聲中保持清醒,不被榮譽衝昏頭腦,不被成就束縛腳步,始終以不足的心態求索,才能不斷突破自我邊界。與此同時,其作為高尚的品德與謙遜的態度,也能讓人在人際交往中贏得真正的尊重與信任。於社會而言,當更多人踐行這份品質,便能驅散攀比與浮躁的風氣,使人與人之間少了功利的計較,多了真誠的互助。此風若能盛行,則社會氛圍少了戾氣與虛榮,多了平和與向上。這種良性循環,正是推動社會穩步向前的重要力量。

 

 

           附原文《送祕書丞宋君歸太學序》

      陋巷之士,甘藜藿而修仁義,毁譽不干其守,饑寒不累其心,此衆人以為難,而君子以為易。生於髙門,世襲軒冕,而躬布衣韋帶之行,其驕榮佚欲之樂生長於其間,而不溺其習,日見於其外而不動乎其中,此雖君子,猶或難之。學行足以立身而進不止,材能足以髙人而志愈下,此雖聖人,亦以為難也。《書》曰:“不自滿假。”又曰:“汝惟不矜不伐。”以舜禹之明,猶以是為相戒懼,況其下者哉!此誠可謂難也已。

      廣平宋君,宣獻公之子。公以文章為當世宗師,顯於朝廷,登於輔弼,清德著於一時,令名垂於後世。君少自立,不以門地驕於人;既長,學問好古,為文章,天下賢士大夫皆稱慕其為人。而君慊然,常若不足於已者。守官太學,甘寂寞以自處,日與寒士往來,而從先生國子講論道德,以求其益。

      夫生而不溺其習,此蓋出其天性。其見焉而不動於中者,由性之明,學之而後至也。學而不止,髙而愈下,予自其幼見其長,行而不倦,久而愈篤,可知其將無所不至焉也。孟子所謂“孰能禦之”者歟?予陋巷之士也,遭時奮身,竊位於朝,守其貧賤之節,其臨利害禍福之際,常恐其奪也。以予行君子之所易者猶若是,知君行聖賢之所難者為難能也。

      歲之三月,來自京師,拜其舅氏。予得延之南齋,聽其論議,而慕其為人,雖與之終身久處而不厭也。留之數日而去,於其去也,不能忘言,遂為之序。

——————————

       廣平宋君:宋敏求(1019年~1079年),字次道,趙州平棘縣(今河北省趙縣)人。北宋大臣、歷史學家、藏書家,參知政事宋綬之子。以父蔭入仕,授秘書省正字。寶元二年(1039年),賜進士出身,授館閣校勘,參加蘇舜欽進奏院的集會,外貶簽書集慶軍判官,因事辭職。起為集賢校理、通判西京,出知太平州、亳州,遷太常博士,累遷刑部員外郎。宋英宗繼位後,遷工部郎中、同修起居注,轉知製誥、同判太常寺。宋神宗繼位後,遷兵部郎中、右諫議大夫,得罪執政王安石,授奉朝請、史館修撰、集賢院學士,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右諫議大夫、提舉醴泉觀事。元豐二年(1079年),去世,時年六十一,獲贈禮部侍郎。宋敏求家藏書甚富,熟知朝廷典故,編著《唐大詔令集》《長安志》,參修《宋仁宗實錄》《宋英宗實錄》。居住於京城春明坊,作品筆記《春明退朝錄》,多記掌故時事。此外,還補修唐武宗以下六世皇帝的實錄。

 

 

 《送秘書丞宋君歸太學序》讀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