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讀韓愈《與衛中行書》

(2025-07-26 09:20:24)
标签:

书法

文化

 

           窮通在天,行善在人

                 ——讀韓愈《與衛中行書》

      《與衛中行書》是唐代文學家韓愈於貞元十六年(800年)在洛陽創作的散文,收錄於《全唐文》。該文是韓愈經歷汴州、徐州兵亂後,回復友人衛中行書信的復函,反映了中唐士人在宦海沉浮中的處世思考。文章前半部分以自謙回應友人讚譽,剖白仕途雖改善物質境遇,但志在踐行儒家理想而非追逐富貴;後半部分闡釋禍福觀,主張修身存己為要,天命人言則順其自然,提出“存乎己者勉之,存乎天者任之”的處世哲學。全篇通過書信體展現了韓愈對道德操守的堅守,融合個人經歷與哲學思辨,呈現其面對困境時豁達坦蕩的精神境界。由於衛中行寫給韓愈的原信今已不可考,我們但憑韓愈覆信略知其原意云爾。

      在中華文化的星空中,韓愈的《與衛中行書》如同一顆溫潤的明珠,既映照著友人交往的真摯情誼,更凝結著對人生價值的深邃思考。其中“窮通在天,行善在人” 的哲思,穿越千年風雲,依然為當代人提供著安身立命的精神坐標。

      信的開篇,韓愈以謙謙君子之風回應衛中行的盛讚:“所稱道過盛,豈所謂誘之而欲其至於是歟?不敢當,不敢當!” 他坦言自己僅是堅守“交友忠而不反於背面”的本心,“亦其心之所好耳,行之不倦”,這種不矜不伐的態度,恰是儒家“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的生動踐行。

      談及富貴與仕途,韓愈的剖白尤為懇切。從“衣食於人”的困窘,到“豐約百倍”的境況改善,物質條件的劇變並未動搖其初心:“僕之心,或不為此汲汲也,其所不忘於仕進者,亦將小行乎其志耳。”這番自白揭開了士人“達則兼濟天下”的精神密碼:從政非為稻粱謀,而是為踐行心中道義留有空間。

      在禍福觀的闡釋上,韓愈展現出超越時代的辯證思維。他打破“君子必吉,小人必凶”的簡單認知,提出“君子得禍為不幸,而小人得禍為恒;君子得福為恒,而小人得福為幸”的深刻灼見。屈原遭流放而《離騷》傳世,秦檜享富貴卻遺臭萬年,歷史早已印證:德行與境遇未必即時對等,但終將在時間長河中顯現其內在關聯。

      進而,韓愈劃出清晰的人生邊界:“賢不肖存乎己,貴與賤、禍與福存乎天,名聲之善惡存乎人。”這種三分法的智慧,為現代人提供了極具價值的生活指南。自身品德修養當“勉之”,天命時運與他人評價則“任彼而不用吾力”。這種處世哲學,既避免了消極宿命論的頹廢,又擺脫了功利主義的偏執。

      面對衛中行“命之窮通,自我為之”的觀點,韓愈提出更圓融的見解:“以道德為己任,窮通之來,不接吾心。”這絕非消極避世,而是將價值錨點從外在境遇轉向內在操守。正如孔子周遊列國屢遭困厄,卻始終“知其不可而為之”,這種“謀道不謀食”的堅守,恰是中華文明最堅韌的精神基因。

      信末“窮居荒涼,草樹茂密”的境況描寫,更將抽象哲理化為具象生活。在“出無驢馬,因與人絕”的孤寂中,韓愈依然能“一室之內,有以自娛”,這種安貧樂道的修為,正是“行善在人”最生動的註腳:無論外在境遇如何,始終保持內心的丰姿與自足。

      穿越千年回望這封書信,韓愈的智慧愈發顯現其當代價值。在這個焦慮與浮躁並存的時代,“窮通在天” 教我們接納無常,“行善在人”則賦予我們主動作為的勇氣。當我們將目光從外界的評價體系收回,專注於“存乎己者”的修為,便會懂得: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命運的饋贈,而在於始終如一地堅守心中的道義準繩。

 

 

        附原文《與衛中行書》

      大受足下:辱書,為賜甚大,然所稱道過盛,豈所謂誘之而欲其至於是歟?不敢當,不敢當!其中擇其一二近似者而竊取之,則於交友忠而不反於背面者,少似近焉。亦其心之所好耳,行之不倦,則未敢自謂能爾也。不敢當,不敢當!

      至於汲汲於富貴以救世為事者,皆聖賢之事業,知其智能謀力能任者也。如愈者又焉能之?始相識時,方甚貧,衣食於人;其後相見於汴、徐二州,僕皆為之從事,日月有所入,比之前時,豐約百倍,足下視吾飲食衣服,亦有異乎?然則僕之心,或不為此汲汲也,其所不忘於仕進者,亦將小行乎其志耳。此未易遽言也。

      凡禍福吉凶之來,似不在我。惟君子得禍為不幸,而小人得禍為恒;君子得福為恒,而小人得福為幸:以其所為似有以取之也。必曰“君子則吉,小人則凶”者,不可也。賢不肖存乎己,貴與賤、禍與福存乎天,名聲之善惡存乎人。存乎己者,吾將勉之;存乎天、存乎人者,吾將任彼而不用吾力焉,其所守者,豈不約而易行哉!足下曰:“命之窮通,自我為之”,吾恐未合於道。足下征前世而言之,則知矣;若曰以道德為己任,窮通之來,不接吾心,則可也。

      窮居荒涼,草樹茂密,出無驢馬,因與人絕,一室之內,有以自娛。足下喜吾復脫禍亂,不當安安而居、遲遲而來也。

 

 讀韓愈《與衛中行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