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岳陽樓記》鈔記

(2025-06-07 10:36:36)
标签:

书法

文化

 

                 《岳陽樓記》鈔記

      作為江南三大名樓,每座樓均賴一篇著名的詩文名作以傳世。其中武漢的黃鶴樓因唐人崔顥的《黃鶴樓》詩以傳世,據說後來李白登臨此樓時,看到了崔顥的題詩,竟然悵憾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浩題詩在上頭。”綜觀崔顥的《黃鶴樓》詩,全詩曰:“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此詩首聯巧用典故,由僊人乘鶴歸去的傳說引出黃鶴樓;頷聯緊承首聯,訴說自從僊人離去,黃鶴樓已歷經千百年的滄桑;頸聯詩意一轉,進入對晴日在黃鶴樓上所見景色的描寫,展現出此地壯麗的自然風光;尾聯則以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儘管此詩寫得非常精到,然全詩境界終究沒有跳出賞景之後的懷鄉之歎,也只是停留在個人情感的恰當宣洩之中。

   我們再看南昌的滕王閣,這座名樓因天才少年王勃的一篇即席作文而名世。滕王閣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滕王李元嬰江南洪州都督,他便在洪州修建了這座名樓。爾後,李元嬰便被貶蘇州刺史,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李元嬰再度調任隆州(今閬中)刺史,待到上元三年(676年),詩人王勃遠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經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都督閻伯輿宴會時,李元嬰早已不在南昌了。在此次盛會中,王勃即席作文,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詩並序》,使得滕王閣從此名傳天下。《滕王閣序》由洪都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游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後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加以通篇採用駢文的形式寫作,其用語駢四儷六,頗富文采,因而震驚當時四座。其《滕王閣詩》曰:“滕王高閣臨江渚,珮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首詩附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閣序》後,概括了序的內容。首聯點出滕王閣的形勢並遙想當年興建此閣時的豪華繁盛的宴會的情景;頷聯緊承第二句寫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珠簾卷入了西山的雨,表現了閣的高峻;頸聯由空間轉入時間,點出了時日的漫長,很自然地生出了風物更換季節,星座轉移方位的感慨,引出尾聯;尾聯感慨人去閣在,江水永流,收束全篇。全詩在空間、時間雙重維度展開對滕王閣的吟詠,筆意縱橫,窮形盡象,語言凝練,感慨遙深。氣度高遠,境界宏大,與《滕王閣序》真可謂雙璧同輝,相得益彰。儘管天才少年之作對後世的影響深遠,但其境界終歸沒有跳出個人才華抱負施展的小圈子,終歸沒有涉及天下大局。

   我們再看湖南的岳陽樓,此樓在唐代以前就名傳天下,到了唐代文人墨客的題詩作賦者更多,其間最為著名的莫過孟襄陽的《臨洞庭》與杜工部的《登岳陽樓》兩篇。其間孟襄陽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雖然氣勢宏偉,但卒章的“坐觀垂釣者,徒有羡魚情”,總歸跳不出干祿的主題。倒是老杜的《登岳陽樓》頗值得一讀,全詩曰:“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要知道,此時的老杜已是垂暮之年,也是他去世的前半年之作,當作者處在“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境遇之中,他所想到的並非是個人的得失,也並非是如何解決生活之拮据,而他所想到的竟是國家的安定與人民的福祉,如此境界便要遠遠超出孟襄陽之作。為此,筆者曾撰有專文,比較二者之高下,刊載於《語文月刊》。

   然而在岳陽樓題詠之中,更為著名的乃是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范仲淹本人並未去過岳陽樓,他只是按照滕子京所提供的岳陽樓圖譜,憑其出色的想象力而寫成此篇。作者在交代了作文緣起之後,便概寫了岳陽樓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的景色。然後,便以此地通衢,南來北往的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其覽物之情能無不同而展開。作者馳騁想象的翅膀,描述了霪雨霏霏與春和景明兩種岳陽樓的景致,前者登樓必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之情;而後者登樓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之感。由是作者進而就這兩種不同感受而向上省思古之仁人志士之襟懷,他們將不會因外物之美好而喜,也不會因個人境遇之慘厄而傷悲。他們若在朝堂辦事,則會憂心天下民眾的疾苦;若處江湖之遠,則會憂心朝堂政事的得失。對於他們來說,升遷也會憂心,貶謫更不離憂心,他們總是處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結中。經范仲淹這一描述,則全文境界高起,跳脫一切個人小我的窠臼,從而胸囊天下萬家燈火。如此境界,在上述兩座名樓的作文中,終歸要高出一籌,這也是岳陽樓之所以名傳千古之原因。

 

 

        附原文《岳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陽樓記》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